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体内湿气太重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12-2457399次播放

视频内容:

湿气较重可通过中医的方法达到祛湿的效果,可以使用参苓白术散或健脾丸等中药,拔罐祛,运动,食疗等进行调理。

一、治疗脾虚。脾胃是主管水湿运化的,如果脾气虚弱、水湿代谢紊乱,会引起湿气重的症状。

二、拔罐祛湿现在也是在诊所在用的一种方法,能达到祛湿祛淤、疏通经络的效果。

三、运动。运动也是祛湿、增加水分代谢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食疗,包括清热祛湿粥,等是很好的祛湿的手段。

体内如果湿气太重会引起,比如身上容易长湿疹、头身困重、乏力明显、精神不济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除湿中药配方
有很多人都属于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出现,对于人体的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要想达到去除湿气的效果,可以选择花旗人参,白术,白茅根,茯苓或者是荷叶等等能够带来更好的一种效果,而在日常服用的过程中也需要按照正确的方法。
胃肠湿热怎么办
胃肠湿热可通过调整饮食、中药调理、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治疗。胃肠湿热通常由饮食不当、外感湿热、脾胃虚弱、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原因引起。1、调整饮食胃肠湿热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厚味的食物,如辣椒、油炸...
湿热体质的表现症状
湿热体质的表现症状主要有皮肤油腻、口苦口臭、大便黏滞、小便短黄、头身困重等。湿热体质多与饮食不节、环境潮湿、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等方式改善。
体热的症状与调理
体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皮肤发烫、口干舌燥等症状,可能与外感发热、阴虚内热、积食化热等因素有关。调理体热可通过饮食调节、物理降温、中药调理、适度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湿热体质是什么?
湿热体质的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头身困重(多在午后明显)、身热不扬、汗少而黏、汗出而热不退、口黏、口苦、口干等症状。建议患者从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综合调理。湿热体质是中医根据人体特点和表现的一种分类,不能等同于疾病。建议患者在饮食上以清热化湿为主,可以多吃些薏苡仁、赤小豆等,少吃辛辣肥腻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增加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中药治疗,临床上常见的方药有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龙胆泻肝汤等。以上方药需在医师辨证论治指导下选择服用。
语音时长 01:15

2022-08-18

12439次收听

03:12
湿气重怎么调理
湿气重怎么排湿最有效湿气重的人可以通过服用去湿气的药物加以调理,遵医嘱吃点清热祛湿颗粒。与此同时,湿气重的人如果很想排湿气,一般要保持多吃清淡的水果蔬菜。湿气重的患者还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进行排湿,湿气重的人一般可以用红豆跟薏米一起熬煮红豆薏米粥吃,红豆与薏米都是去湿气的上佳食品。湿气重的人需要少吃油炸的东西,油炸类食物会加重人体湿气,如果长时间食用的话,还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湿气重吃什么食物中医认为,湿气是万病之源,体内如果湿气过重,会容易引起高血压,浮肿等症状。祛除湿气可以吃的食物:1.薏米。平时可以煮薏米水,或者是薏米粥,不但祛湿还可以美容瘦身。2.山药。山药可以去湿去水肿,还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快。3.苦瓜。苦瓜具有祛湿利尿、清热消暑的作用,而且还是开胃的食物。4.绿豆。绿豆也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的效果,还可以去除胎毒和黄疸。5.冬瓜。冬瓜也具有去湿气、利水、清热、去除水肿的效果。湿气重喝什么茶1、陈皮茶:陈皮具有健脾胃、润肠功能,对于湿气重的患者有显著双果。2、薏仁茶:薏仁茶促进有润肠通便、调节血压等作用,还可祛除体内湿气。3、普洱茶:普洱茶可以祛除体内油脂,降低血压,还可抗辐射,对体内湿气重的患者也有显著效果。4、竹叶茶:竹叶茶不仅对于体内湿气重的患者有显著效果,还可清热降火的作用。5、乌龙茶:对于脾胃虚弱且有湿气的患者有不错的效果。体内湿气重吃什么药体内湿气重需要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有以下几种类型:1、需要健脾祛湿,常用的药物是参苓白术颗粒和五苓散等;2、需要芳香化湿,如常用的藿香正气;3、需要清热利湿,像二妙丸、当归苦参丸、龙胆泻肝汤、尿感宁、三金片等,这些都是清热利湿的药。体内湿气太重是脾虚导致的,主要会表现疲劳、困倦、食欲下降、腹胀便溏、白带的异常、月经失调、宫颈炎、盆腔炎、脂肪肝,还有各类的皮肤疾病等,都是湿气重引起的。中医调理时,根据湿气的轻重、性质、伴随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03:00
喝中药拉稀是在排湿气吗
喝中药的时候,有大便次数增多或拉稀有三种情况:一、体内存在着寒湿。针对体内存在寒湿、身体倦怠、乏力、腹胀,甚至出现腹痛、腰酸、腿软、头昏沉、不清亮的情况。舌苔白腻,甚至舌苔像一层白粉一样,这种情况就会用到一些温阳散寒、利湿行气的药物,临床上典型的一个方子叫鸡鸣散,这个方子就是去体内寒湿的,用药物后可能会出现腹泻,褐色的或黑色的稀便,这种情况确实是身体排湿气的表现。二、治疗便秘的药物药量过大或泻药的味数过多,也会出现大便的次数比较多,粪质比较稀薄的情况。三、清火的药物用量过大,也会出现腹泻的情况,这种情况也是属于一种药物副作用的范围之内。
孩子犯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孩子犯困的原因:一、白天活动量比较大,且孩子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这时要及时给孩子调整一下作息时间,让其拥有有效的睡眠,缓解由劳累引起的犯困情况。二、孩子如果没有外出,但孩子时不时也会犯困,这时要考虑孩子可能体内有湿,其特点喜燥恶湿。另外孩子会出现舌苔变厚变腻的情况,这种情况,要健脾、助运、祛湿、多吃红小豆、玉米、山药等健脾祛湿的食物。最后还要注意排查孩子有没有贫血,贫血也会引起精力不足,出现犯困乏力的情况。
语音时长 02:26

2021-09-29

76912次收听

02:03
体内湿热重的表现有哪些
体内湿热重的表现有青春痘、痔疮、口臭、口苦、口腔溃疡、大便里急后重等等。如果是胃里面有炎症,就会有口臭,如果是肝胆有湿热,有炎症,这个热气就会把苦胆往上面冲,把热量把苦胆带入人体的口腔,就会感觉到口苦,如果湿热进入人的鼻腔,鼻子就会很干,会出现鼻出血。如果这个湿热流到人类的皮肤,皮下面就会长青春痘、长疖、长包,如果湿热下注到肛门,就有痔疮,就会大便不爽,如果湿热留在大肠,大肠里面有炎症刺激,大肠总是感觉到时时不舒服,所以感觉到里急后重,感觉大便总是排不清的感觉。如果是湿热流注到会阴、阴囊,会阴的地方就会出现烧灼感,会阴会变黑。
02:57
脚出虚汗是怎么回事
脚出汗是临床上或日常生活中经常碰见的情况,脚部出汗比较多,一种情况是因为脚的汗腺比较丰富。另外,人体穿鞋如果不合适,或者穿着运动鞋,皮鞋或穿的袜子不透气、比较致密,足部被一种闷热的环境所包裹,就会容易出汗更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平常吃麻辣的东西,或者喝白酒太多,体内有湿热之邪。如果湿热之邪停留在足部,就会出现足部出汗比较多。可能时间一久就会出现一些脚气感染,一些真菌感染,出现足部出汗比较多,或者是有脚气真菌感染的情况。
02:59
祛湿的方法
祛湿的方法有很多,中医有肝肾祛湿、清热祛湿、健脾祛湿等多种祛湿方法。不同的湿有不同的祛湿方法,如果是肠胃引起的脾湿失滞,应用健脾祛湿的方法,饮食调整,包括健脾丸、理中丸、参苓白术散、薏苡仁、薏米红豆粥、莲子、薏米根。但若是祛类风湿,可用大量的薏苡仁加上祛湿、苍术之类药物。其次,因为有慢性炎症,要把病位定好。如果是上焦湿,祛肺热,中焦健脾,下焦的湿主要是前列腺。因此,用黄柏清热祛湿。最后,湿气重的病人,辛辣食品、酒、肥甘厚味要少吃。同时,起居有常,不要熬夜。
假性尖锐湿疣是怎么回事
部分成年女性,在其双侧小阴唇内侧和尿道口周围粘膜会出现鱼子样丘疹,有的表现为绒毛状指状突起,外涂醋酸后,皮疹并不显示为白色,排除尖锐湿疣的可能性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变异,无需干预治疗。临床上假性尖锐湿疣应该与尖锐湿疣相鉴别。后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最主要的是性传播途径,在性接触过程中,由于摩擦可以导致病毒的种植,容易导致尖锐湿疣的感染,三个月左右的病期的皮损传染性最强,第2种是间接接触传染,部分的患者是因为接触了尖锐湿疣病人使用过的内衣内裤的,导致了间接接触的传染,第3种是母婴传播,当母亲患有HPV感染的时候,再经过顺产的过程中,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感染了有hpv感染的产道而受感染,因此得了尖锐湿疣后,应该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根据自身皮损的数目等,制定适合自身的治疗方案。
语音时长 01:35

2019-10-24

55279次收听

湿热体质症状
湿热体质症状为面垢油光,多有痤疮,常感口干,身重疲倦,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带下增多。湿热体质的患者形体偏胖,或消瘦。小便赤短,大便燥结。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多见滑数。心理特征有性情急躁,容易发怒。不能耐受湿热环境。常见的皮肤病有痤疮、湿疹、银屑病、汗疱疹、湿癣、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等。易患黄疸、火热证、疖痈等病证。
语音时长 01:46

2019-09-16

55976次收听

湿热体质怎么调理
湿热体质在日常生活中少甜少酒,少辣少油,饮食清淡,戒除烟酒。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避免居住低洼、潮湿的地方。保持充足且规律睡眠,不要熬夜,过于疲劳。饮食上少吃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少喝酒,少吃肥甘厚味,饮食清淡,祛湿,特别要戒除烟酒。多食祛湿食物,多喝水。祛湿食物有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等。不宜吃的食物有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八角、葱、酒。肥甘厚味食物:如肥鱼、大肉。
语音时长 01:39

2019-09-16

57530次收听

无花果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无花果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解疮毒、清湿热、消肿止痛、减肥瘦身、消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