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男人手脚冰冷出汗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18-05-2151741次浏览

手脚冰凉出汗虽说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对于患者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他们想要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造成男人手脚冰冷出汗多是身体弱造成的,比如脾胃虚弱、阴虚血热,再就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只要对症治疗手脚冰冷出汗就可以得到改善。

(一)中医研究手脚出汗的原因

中医专家提醒,手、脚多汗有可能是脾虚造成的。中医上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当脾脏积了过多的湿气会引起多汗。正常的人会通过皮肤等器官将汗液排泄到体外,而脾虚的人则会水湿不循常道,会通过手、脚等部位排汗。

这被称为异常代谢,也是脚汗过多引起脚臭的主要原因。湿热体质的人也容易出现手脚多汗,但二者的根本原因都是心脾两虚、脾气虚弱或湿热中阻引起的。

1、脾胃虚弱引起的手脚出汗

当我们经常吃一些过油腻的时候,或者是饮食不规律的话,则会导致我们肝火旺而伤到脾胃,从而使得脾胃虚弱。而当脾胃功能下降的时候,则会导致我们湿热无法正常排出而堆积在体内,从而以前你手脚出汗。

2、阴虚血热引起的手脚出汗

有些人在手脚出汗的同时还伴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烦热、大便干结等情况,这属于阴虚血热。

(二)现代医学提出手脚出汗的原因

原发性手足多汗症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12%患者有遗传倾向。诸多的研究表明手足多汗症患者的汗腺组织病理学无明显异常,汗腺结构无肥大,汗腺数目也不增多,因此,手汗症的发病机制不在汗腺上,多数学者认为手足多汗症是一种复杂的自主神经紊乱现象。

另有研究表明手足多汗症不仅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有关,还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关联,而对于后者的研究目前极为少见。理论推测认为手足多汗症的发病机制在于胸交感神经节兴奋2、性亢进所致。

还有就是一些系统疾病以及中枢系统疾病也是会引起手脚出汗的,如甲状腺功能抗性,或者是糖尿病。

手脚冰冷出汗一定要重视,经常手脚出汗往往会给人们造成学习,工作或社交的困扰。严重者还会造成身体诸多方面疾病发生,所以出现手脚冰冷出汗的情况一定要重视,可以去看中医,按照医生建议用药症状会有改善,但是想要彻底治愈一定要听从医生建议,按疗程用药。

相关推荐

02:47
肠胃湿气重的症状
脾胃属于人体消化系统的两个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脾胃属于后天之本,主消化吸收,脾主运化。脾主运化是指脾负责从食物中摄取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另外,脾主运化还包括脾与人体的水湿代谢有关系。脾主四肢,即脾的功能强弱与四肢的活动能力有关。如果脾胃之气受损,就会出现水液代谢异常的情况。湿气停留在体内会产生胃胀、腹胀、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容易疲劳。一旦四肢疲劳,就容易感染、感冒。另外,可能出现白带异常,白带清晰、量多,这都属于脾胃湿气比较重的症状。
02:51
湿气吃什么药
湿气重,首先要分清内湿和外湿。外湿多是见于风寒湿邪的情况,要用祛风、散寒、除湿的药物,如荆芥、防风、白芷、藁本、羌活、独活等。内湿要分清是寒湿还是湿热,寒湿表现是舌苔白厚,可以用参苓白术散。湿热表现是舌苔黄腻,可以用三仁汤,或者是甘露消毒丹等。湿气是一种风、寒、暑、湿、燥、火,中医叫六淫,是六种邪气当中的一种。湿邪可以由体外侵入到体内,入侵到体内这是外湿。还有一种是内湿,内湿是因为脾肾的功能下降,另外,肾气不足,排尿异常,亦会出现水湿停留在体内的情况。
02:57
湿气重脸上长痘痘用什么药
湿热的体质出现痘痘的时候一定要清热利湿,可以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作用的药物,像薏米、滑石、黄芩、黄连、莲子、穿心莲、黄柏等一类清热利湿的药物,对湿热性的痤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青壮年脾胃功能较强健,食欲较好,如果不注重饮食养生,经常吃一些麻辣刺激的东西,或经常饮用白酒,就会导致体内湿热比较旺盛,阻塞经络系统,使面部气血运行不通畅,可能引起痤疮的出现,面部的皮疹、红肿、热痛,或皮疹上面有白头,或是皮疹上面有黑头。
汗蒸能否去湿气
要从几个方面说,汗蒸相当于中医的发汗,中医的发汗是通过用药物,汗蒸是通过外来的热,引起身体出汗,但是有同功的疗效,某湿气是可以去的。首先,汗蒸可以调动人体,增加血液循环,让体内温度暂时的升高。因为湿气是中医学的,西医没有这个名词,湿气相当于人体的慢性炎症。汗蒸因为能够提高人体的功能,让人体的血液循环更快,同时免疫功能活跃起来。因此,从某方面来说是可以祛湿的。因为湿相当于慢性炎症,如果是汗蒸调动人体积极性,就是免疫功能,湿气可以吃掉,打个比方,类风湿汗蒸以后,本来不能动,汗蒸完之后,关节就会活动,这个中医上说就是祛湿。但是,随着汗蒸如果皮肤起疹子或者是起水泡,说这就是祛湿,这个不科学。因为汗是通过汗腺出来的,如果是汗管不通畅,就会出现小水泡,很正常的,跟祛湿没关系。建议蒸温度不能太高,可以适当的用温度低点,出汗少一点,时间长一点,这种蒸法对能够祛湿气有一定的好处,尤其是风湿病人。
语音时长 02:03

2021-06-25

77595次收听

祛湿方法有哪些
不同的湿有不用的祛湿方法,如果是肠胃不行,肠胃引起的脾湿失滞,应该用健脾祛湿的方法,用饮食可以调整,用健脾的方法,健脾丸、理中丸、参苓白术散都可以。还有常用的食物,薏苡仁、薏米红豆粥、莲子、薏米根都可以,这都可以祛湿。但是,脾胃湿,如果祛是类风湿,这种湿就差一点,可以用大量的薏苡仁加上祛湿药物、苍术之类的药物也可以。湿不同,因为有慢性炎症,相当于西医的慢性炎症,要把病位定好。如果是上焦湿,祛肺热,中焦健脾,下焦的湿主要是前列腺。因此,用黄柏清热祛湿。其次,这还有一个饮食的问题,湿重的病人,辛辣的食品、酒要少吃。同时,起居有常,不要熬夜,熬夜会生湿。再就是肥甘厚味少吃,这都是生湿,大家注意。
语音时长 02:18

2021-06-25

69374次收听

归脾丸的作用
归脾丸是应用很多的一味中成制剂,它的药物成分为甘草(蜜炙)、木香、远志以及黄芪(蜜炙),主要具有健脾补气和安神补血的功效,对心血不足和心脾虚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有显着的调理效果,同时对体质和脏腑机能也有改善作用。
归脾丸与健脾丸的区别
归脾丸与健脾丸都是健脾类中草药,但两者在本质上存在有较大差别,首先是两种药物炮制时使用的中草药种类不同,再者是所主功效也有所差距,其中归脾丸在健脾同时还能养心血,而归脾丸主要是治疗脾虚泄泻,故选用时要注意。
脾湿吃什么药
脾胃中焦,是分清化浊的地方,水谷精微,都是先入于胃,然后过脾来分别转运。这个地方是容易产生湿气聚集的,但是脾湿,临床上要分清楚寒热之分,是寒湿,还是湿热。如果是寒湿,一般我们常用的是藿香正气散,这个是有成药的,它主要起到芳香化湿,散寒解表的作用。主要成分包括藿香、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厚朴、紫苏、白芷、桔梗等。藿香正气散在服用时要注意,不是感觉自己拉肚子就服用,一定是寒湿,如果是湿热,吃藿香正气散很容易加重病情。对于脾胃湿热,伴有腹泻症状的人群,可以用葛根芩连汤。如果是单纯的中焦湿热比较盛,可以用清中汤,如果寒热分的不明显,是脾虚湿困,可以用参苓白术散来健脾益气清化湿浊。
语音时长 01:55

2018-04-11

65908次收听

脾湿肥胖怎么减肥
脾湿肥胖,也叫虚胖,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往往脾虚跟肥胖伴行。因为阳气能够升腾,能够把水气化掉。脾虚,水谷精微运化就不足,容易聚集,升为痰湿,就形成肥胖的机理。那应该怎么办呢?要健脾益气,利湿渗水,甚至要燥湿化痰。比较常见的方法,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和防己黄芪汤,达到健脾益气,淡渗利湿的作用。如果痰湿比较盛,可以加导痰汤。从饮食上,要管住嘴,迈开腿。要少吃肥干厚腻的食物,但是不推荐完全节食,这样反而导致脾胃更加虚弱。平时要多加运动,可以振奋阳气,让脾胃功能加强,反而利于减肥。
语音时长 01:29

2018-04-11

61379次收听

脾湿怎么办
脾湿首先从饮食起居,少吃一些肥干厚腻,生冷的食物。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经常吃生鱼片之类生冷的东西,如果是脾湿的体质,要尽量少吃。另外油腻的食物,不利于脾的运化,容易酿生痰湿,也要少吃。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利湿、药食同源的食物,比如常见的茯苓、薏米,还有冬瓜,具有淡渗利湿的作用。化湿作用比较好的药物,比如白术、荷叶,可以代茶饮,也能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脾湿的药物,比较常用的是参苓白术散,主要针对脾虚湿盛的症状。湿气比较重,还可以用平胃散。如果是寒湿盛,可以用藿香正气散。
语音时长 01:30

2018-04-11

58568次收听

湿气重是不是不好减肥
我们身边都有那么一部分人,喝口凉水都发胖;还有一部分人怎么减肥都瘦不下去,一般我们讲这种胖是虚胖,是湿气重引起的。为啥湿气重,就会引起发胖呢?下面我们一同来看看,湿气是怎样一步步化成脂肪,让你成为胖子的!
睡不够是湿气重吗
相信有很多人都曾经有过怎么睡也睡不够的经历,甚至有的时候越睡越累,而晚上睡眠没有好的质量,白天也没有精力好好的工作和学习,其实大家是否了解,这些症状都是因为湿气重导致的,而湿气重还会导致很多其他的危害出现。
脾湿的症状
脾湿是很多人都曾经出现过的症状,另外大家要知道脾湿分为两种,一种是湿热,一种就是寒湿,如果患者感觉到自己出现脾湿的症状之后,就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检查自己是哪一种脾湿,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脾湿严重的话,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和生活,下面有对脾湿症状的详细描述。
03:06
脾虚怎么调理
脾虚的调理方法:一、服用药食同源、健脾益气的中药,像红枣、莲子肉、山药、薏米、白扁豆;二、用一些温性的食物,像葱姜蒜、白胡椒、花椒、羊肉;三、行气化滞的食物,像佛手、金桔、萝卜、玳玳花、梅花;四、消食的食物,像山楂、神曲、麦芽。
02:18
脾湿是什么意思
在中医五行中,脾属土,主运化水谷、水湿。当脾胃受湿邪困阻时,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造成脾湿的原因分为外因、内因两部分。外因主要是季节、气候、环境等因素导致的脾湿,内因主要为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等造成脾气虚弱,形成脾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