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颅内血肿辅助检查

59150次浏览

颅内血肿的辅助检查主要有头颅CT、头颅MRI、脑血管造影、脑电图和腰椎穿刺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血肿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1、头颅CT

头颅CT是诊断颅内血肿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显示血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急性期血肿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随着时间推移,血肿密度逐渐降低。头颅CT还可以评估脑室受压、中线移位等情况,帮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对于外伤性颅内血肿,头颅CT可以同时发现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合并损伤。

2、头颅MRI

头颅MRI对颅内血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适用于亚急性和慢性血肿的检查。MRI可以清晰显示血肿的不同时期信号变化,有助于判断血肿的演变过程。对于后颅窝、脑干等部位的微小血肿,MRI的检出率高于CT。此外,MRI还可以评估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程度和继发性损伤。

3、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怀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血管病变导致的颅内血肿。通过注入造影剂,可以清晰显示脑血管的走行、形态和血流情况,发现潜在的血管异常。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图像清晰度,减少骨骼和软组织干扰。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血管性病变,脑血管造影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4、脑电图

脑电图主要用于评估颅内血肿对脑功能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血肿压迫脑组织可能导致局部或广泛的脑电活动异常,表现为慢波、棘波等异常波形。脑电图检查有助于判断癫痫灶的位置和范围,指导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脑电图还可以评估脑功能状态和预后。

5、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主要用于排除颅内感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颅内血肿的诊断价值有限。检查时需要测量脑脊液压力和进行脑脊液化验,观察是否有红细胞、蛋白升高等异常表现。由于颅内压增高时腰椎穿刺可能诱发脑疝,因此检查前需评估患者病情,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颅内血肿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以防血肿扩大。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摄入,促进脑组织修复。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肢体功能锻炼和认知训练,帮助恢复神经功能。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监测血肿吸收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相关推荐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通过微创技术清除颅内血肿的手术方式,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外伤性颅内血肿等疾病。手术方式主要有钻孔引流术、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等。
颅内血肿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颅内血肿并发症主要包括脑疝、脑水肿、癫痫发作、感染和神经功能障碍,可通过控制血压、避免外伤、及时手术干预等方式预防和处理。
颅内血肿的术后处理
颅内血肿术后处理主要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控制颅内压、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措施。术后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
颅内血肿的鉴别诊断是怎样的
颅内血肿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等类型。鉴别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常见病因有外伤、高血压、血管畸形等。1、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多由颅骨骨折导致...
婴儿颅内血肿的自然转归
婴儿颅内血肿的自然转归与血肿类型、部位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部分小型血肿可自行吸收,但多数需医疗干预。婴儿颅内血肿可能由产伤、凝血功能障碍、外伤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性质。
02:09
脑袋摔了怎么判断有没有颅内出血
如果在摔伤之后有一过性的意识不清,且清醒之后有比较剧烈的头疼,还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这时有可能发生了颅内出血。如果患者摔伤比较重,且不能判断是否有颅内出血,我们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头颅ct检查。头颅ct检查对大部分颅内出血都是比较敏感的,可以明确患者有没有脑内的出血、硬膜外的血肿或者硬膜下的血肿。还有一些患者,出血是少量的慢慢渗血,在刚刚外伤后进行ct检查不容易发现,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和出血的累积,才能在ct上明确发现,这时有可能形成慢性的血肿。所以外伤之后,我们还是需要动态观察迟发直发性出血,特别是中老年人,慢性的出血可能性是相对比较大的。
颅内血肿怎么治
颅内血肿就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所以治疗上要根据颅内血肿的大小和位置决定治疗方案。如果出血量小,没有引起颅内压增高,机体在可控颅内压调节范围之内,这个时候动态复查头部CT,运用药物保守治疗即可,卧床休息1-2周,注意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改变,普通饮食,多数患者经数周后即可正常工作。如果血肿量较大,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引起生命体征急剧的改变,比如血压高,心率慢,意识障碍等这个时候就必须立即手术。手术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颅内压正常,关注生命体征情况变化,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情况,定期监测颅内压变化情况,术后意识慢慢恢复,还需进行康复训练,恢复日常生活活动。
语音时长 01:43

2020-01-09

66387次收听

颅内感染的症状一般有哪些
颅内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感染性的症状、一般症状,比如说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这就是颅内感染的一些常见的表现。颅内感染的特异性症状,是什么症状提示是颅内感染?第一个是意识改变,如果患者不清醒了,可能是一种严重感染。言语行为异常,还有大小便失禁、高级智能功能障碍以及抽搐发作,这些都是提示中枢性系统感染的一种严重的症状。发生颅内感染的早期一般是开颅手术或开放性颅脑损伤2-3天后,出现发热、头疼,颈项强直的症状。一旦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就会乘虚而入,症状就会进一步加重,就会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热、惊厥、癫痫甚至昏迷。颅内感染是颅脑外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以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而且可影响患者的预后。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患者术后体温持续高于39℃,一定要警惕颅内感染。
语音时长 02:09

2019-12-26

56672次收听

颅内出血的症状有哪些
颅内出血的症状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另外脑出血症状还有头痛,呕吐,精神症状,烦躁不安,疑虑,失语,高热,昏迷,头晕,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等。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多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出血量较少,可以给予保守治疗,出血量大,可以考虑给予钻孔引流手术或开颅手术血肿清除。另外脑内血管异常,如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出血,如果出血量较大,也可以形成脑内血肿,这时要给予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可以考虑给予介入治疗或开颅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34

2019-12-26

59408次收听

颅内感染早期症状是什么
颅内感染早期症状,从全身症状,患者可有发热、全身酸痛等不适。颅内感染是很严重的,常见于开颅术后,以及身体抵抗力下降、感冒、肺炎等情况下细菌可以入侵到颅内,导致出现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可以引起高热,另外可以引起四肢抽搐、惊厥,同时,会导致颈项强直,严重的可以引起意识混乱,导致昏迷,甚至危及到生命。颅内感染是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需及时的检查诊断。对于颅内感染,分为脑炎、脑膜炎或脑脓肿。脑炎患者多数是一个局灶性的症状,包括癫痫、偏瘫、失语等,脑膜炎患者由于它感染刺激脑膜,患者往往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包括颈项强直。对于脑脓肿患者,往往是全身性感染,包含有局灶的神经损害表现。所以临床上所说的颅内感染,往往多数是指的这种非特异性的颅内感染,主要是说病原体侵入到颅内,导致这些脑组织的感染。
语音时长 02:08

2019-12-26

67180次收听

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
颅内感染的治疗首先要控制全身症状,然后做病原学诊断,选择对致病细菌最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穿刺引流、开颅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急性期脑脓肿,不能使用类固醇激素药物,这类药物会降低抵抗力;应选用广谱抗菌素治疗,使用三周以上;如果做过手术,可使用两周以上。穿刺引流: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将脑内的脓液引流,同时坏死的脑组织也可引流出来,之后用抗生素液冲洗脓腔,使脓腔缩小。开颅手术治疗:颅内有无法引流的异物、坏死组织时,需考虑开颅手术治疗,将脓液及其周边坏死的组织、异物等取出。
语音时长 01:34

2019-12-26

59356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