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概述

64212次浏览

脑淀粉样血管病是一种以β-淀粉样蛋白脑血管壁异常沉积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累及脑皮质和软脑膜中小动脉,临床表现为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等。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年龄增长、代谢异常等有关,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评估确诊。

1. 病理特征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核心病理改变是β-淀粉样蛋白在血管中膜和外膜的沉积,导致血管壁结构破坏。这种沉积具有选择性,主要影响皮质和软脑膜的中小动脉,而静脉和白质血管较少受累。病理切片显示刚果红染色阳性的淀粉样物质呈双折光性,免疫组化可检测到Aβ40和Aβ42亚型。血管壁淀粉样沉积会导致血管弹性丧失、微动脉瘤形成,增加血管破裂风险。

2. 临床表现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典型表现包括自发性脑叶出血,多见于顶枕叶区域,出血常呈多灶性、复发性。认知功能障碍呈进行性发展,可能出现执行功能减退、记忆障碍等。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暂性神经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神经系统检查可能发现轻度锥体束征,但多数患者认知损害先于运动症状出现。

3. 诊断标准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波士顿标准,包括年龄超过55岁、脑叶出血或多发微出血的影像学证据、排除其他出血原因等。MRI梯度回波序列可检测脑微出血,SWI序列敏感性更高。PET淀粉样蛋白成像显示脑血管Aβ沉积具有特异性。脑脊液检查可能发现Aβ42水平降低,但缺乏诊断特异性。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但临床实施受限。

4. 危险因素

高龄是脑淀粉样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显著增加。载脂蛋白E ε4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病风险升高。高血压可能加速血管病变进程。部分家族性病例与APP、PSEN1等基因突变相关。慢性脑低灌注状态可能促进Aβ在血管壁沉积。值得注意的是,脑淀粉样血管病常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共存。

5. 治疗原则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急性出血期需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需谨慎使用。认知功能障碍可考虑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片。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有助于延缓病程。避免头部外伤和剧烈血压波动很重要。临床试验中的Aβ免疫疗法可能为未来治疗方向。

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宜清淡,控制钠盐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欧米伽3脂肪酸。定期监测血压和认知功能变化,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出现新发神经症状应及时就诊,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家属需注意患者居家安全防护,预防跌倒等意外事件。

相关推荐

损害大脑的十大元凶
损害大脑的因素主要有长期睡眠不足、慢性压力、高糖高脂饮食、酗酒、吸烟、缺乏运动、头部外伤、环境污染、某些药物滥用以及慢性疾病影响。
容易误诊的血管病
容易误诊的血管病主要有主动脉夹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雷诺综合征和结节性多动脉炎。这些疾病因症状不典型或与其他疾病相似,常被误诊为心绞痛、关节炎或皮肤病等。
02:22
70岁老人头晕什么原因
70岁老人头晕的原因,经过分析主要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脑卒中。突然的天旋地转,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严重的时候还有肢体的活动障碍、肢体的半身麻木等临床症状,要考虑到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发生,比如说急性的脑卒中、突发急性脑血管供血不足、脑栓塞、脑梗死、脑出血等等。第二种情况,血压波动。如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在血压大于180mm汞柱,或者是低压大于120mm汞柱,对短时间之内的血压上升幅度过高、过快,就会出现血压的波动过高,引起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临床表现。第三种情况是心源性。对于既往有明显的心源性疾病的患者,在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或者是心衰的情况下,也会有头晕的症状。第四点,如果是慢性头晕,即昏昏沉沉的那种头晕、头沉、头脑不清醒,可能是动脉硬化引起的,它是一种慢性的脑供血不足,建议到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由专科医生来帮助判断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老年人手麻脚麻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手麻脚麻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要考虑颈腰椎疾病所致,颈腰椎疾病的患者由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会牵拉刺激的周围血管与神经,造成手脚麻木的症状。其次,还要考虑脑血管疾病所致,如果单侧的手脚麻木的症状,尤其要考虑脑血管疾病所引起,例如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会造成脑神经细胞受损,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会表现出肢体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的临床表现。另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末梢血管循环不畅,末梢神经炎等疾病也会引起上述症状,这就需要结合患者的伴随症状进行鉴别诊断明确病因。
语音时长 01:13

2021-05-21

91144次收听

胞磷胆碱钠片的功效是什么
胞磷胆碱钠片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处方药物,主要适合于脑外伤以及脑出血患者服用。其主要的功效是能够改善患者脑部循环以及运动功能,促使患者病情得以恢复。但是,该种药物应用范围有限,仅适合于患病一年内的患者服用。
安络血的作用及功能
安络血主要药物成分为肾上腺素、肾上腺色腙和卡巴克络等,可用于针对治疗毛细血管出血类疾病,具有较强的促凝血、抑制出血、收缩血管的作用。用药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剂量及服药时间,避免长期用药。
基底动脉闭塞适合介入手术吗
介入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基底动脉闭塞病情较轻时,可以应用药物保守治疗;如果病情特别严重,闭塞面积达50%以上或全部闭塞时,可以进行介入治疗。先溶栓治疗,再把支架送到动脉狭窄处撑开动脉,可以让血液循环恢复畅通。
脑血管动脉硬化吃些什么药好
脑血管动脉硬化要吃汀类药物。脑血管动脉硬化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代表脑动脉的,脑血管的颈动脉有斑块。动脉硬化有斑块,最重要的要吃汀类,阿托伐汀、什么瑞舒伐汀、普伐汀等。汀类不仅是降脂药,还能够消除血管类的炎症。认为动脉硬化以后,粥样硬化、血管类就是有非特异炎症,那么能够去治疗血管的非特异性炎症。证据表明,只要坚持吃汀,半年斑块是可以消除的,指的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首先要做到健康生活方式,再吃汀类的药就可以了。那么健康生活方式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9个字:管好嘴,迈开腿,好心态。少吃些盐、油、油腻的这些垃圾食品等,烟是直接和动脉硬化相关的,要戒烟,迈开腿,每天必须运动,你就是健走快步走。6000-10000步,就看年龄和状况来定,对动脉硬化非常有好处,还有就是好心态,心情要放松,这些都对动脉硬化的康复有好处。
语音时长 02:01

2020-03-17

61766次收听

脑血管病怎么引起的
脑血管病是怎么引起的?那么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三高,甚至四高。那么指的什么呢?三高大家都知道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还有肥胖,甚至现在认为高尿酸血症也是一种因素。所以现在其实是三高、四高、五高,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那么当然了这里头也有一些遗传因素,你比如说本身就是高血压,基本上父母50岁以前得的高血压到他基本上遗传也都定了,基本上他也得,除非你特别注意锻炼,特别注意健康生活方式。所以原则上是遗传因素,然后加上我们刚刚讲到的三高、四高、五高,这些都可以引起脑血管病,但是是不是说我有这5个因素或者是6个因素,我有了遗传倾向,我就必须得不是这样的,或者说我有了高血压、我有糖尿病,我有高脂血症、我有高尿酸血症,等等这些问题,我就一定要得,不是这样的。那么是什么意思?首先你要做到健康生活方式,我总给大家讲的管好嘴、迈开腿、好心态,管好嘴里头其实简单的说就杂一点,蔬菜水果多吃一点,少吃点油、盐,管好嘴、迈开腿,必须坚持运动。你一天不管用什么方式保持一个小时左右的运动,好心态也不能太过大的压力,要适当的放松。那么做好了健康生活方式,你再要去预防你的,比如说你有高血压,那么有了高血压,你首先把血压控制好,那么有了高血压的情况,是不是一定都要得脑血管病,也不是的。就是说他专门有个有了高血压的人,要有药吃着去预防脑血管病。那么这里头就是要用阿司匹林,他汀这一类的,糖尿病也是这样的,高脂血症也是这样的。所以怎么引起的?遗传加上不健康生活方式,加上刚刚讲到的三高、四高、五高都是可以引起的,但是都是可以预防的。
语音时长 02:01

2020-03-17

48993次收听

03:05
脑血管狭窄的原因
造成脑血管狭窄的原因包括年龄因素,血管出血问题,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年龄因素方面,如果小于10岁的孩子,出现脑血管狭窄,一般都是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所致;如果10~30岁的年轻人,出现脑血管狭窄,一般考虑是结节性动脉炎;如果40~80岁以上的老人,出现脑血管狭窄,一般考虑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当出现代谢性疾病因素时,比如高血压患者会使得动脉发生硬化、动脉弹性下降、疏松能力下降,从而使一些血管的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对于血管壁造成了打击,出现打击后,血小板就会往上堆积,造成血管狭窄,逐渐堆积造成血管闭塞。
03:07
脑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
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的方法是指将导丝一般先进行脑血管造影,将导丝插入到相关部位后,进行相关的处理。一般用滤网把相关斑块碎后,狭窄部分打通,使患者症状得以改善。脑血管狭窄是神经科比较常见的问题,狭窄程度不同,症状也不一样,如果到一定程度患者可能会出现脑血管闭塞,因此脑血管狭窄的治疗非常关键。如果狭窄大于50%,就要采取的是介入治疗或者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目前是一个比较成熟,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手术,三甲以上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或介入科,都可以进入治疗室。另外,患者术后需服用抗凝药物,防止支架血栓形成,定时到医院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患者药物需不定时调整。
02:52
脑血管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脑血管病很早期有脑动脉硬化的表现,接着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脑血管动脉硬化,会出现健忘、头昏、头沉、精神差、睡眠差,再进一步发展,可以有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比如手觉得突然发麻一阵,过一段时间突然又无力一阵,反反复复发作。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还包括肢体发麻、无力、向前循环、后循环,面部发麻,视力有问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本身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比如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有高脂血症等等这些情况,要积极的去应对。
02:50
脑血管介入治疗后能恢复吗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有指南要求的,比如颈动脉狭窄70%以上,是需要治疗的,或者是50%以上狭窄,还有症状,也可以考虑,当然它还跟个体差异各种因素有关。原则上,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的规范的治疗,能够让患者肢体的不适、发麻,说话说不利落,后循环引起的头晕、眩晕等症状消失,体征消失,也就是脑血管介入治疗后能够恢复。但是如果是选择的不恰当,或者治疗的手术效果没有达到效果,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不一定能够让功能完全恢复。
神经介入的副作用
神经介入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血管的损伤、栓塞事件等等。神经介入是近20年来开展的一项新的技术,是一项微创技术,也是脑血管病治疗的进步。这项技术越来越成为一个主要的治疗手段,它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介入的时候要用造影剂,可以产生肾的副作用,但是现在的造影剂是非离子型的造影剂,这种副作用已经很少了。另外介入的时候可能导致血管的损伤、栓塞事件等等,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随着工具的改进,这种副作用越来越小,已经控制的非常低。所以神经介入技术在治疗方面是脑血管病一个主要的治疗手段,能够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风险也可控。
语音时长 01:42

2018-09-07

59964次收听

怎样预防脑血管病
预防脑血管病要做到不吸烟、控制饮酒、不熬夜。脑血管病的预防有很多因素,跟年龄或其他的因素有关。常见的脑血管病,主要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都可以导致脑血管病。
语音时长 01:49

2018-08-16

57565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