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女人吃什么水果补气血

76864次浏览

女性补气血可以适量食用红枣、桂圆、樱桃、桑葚、葡萄等水果,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阿胶浆、益气养血口服液、八珍颗粒、归脾丸、乌鸡白凤丸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一、食物

1、红枣

红枣富含铁元素和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或经期失血较多的女性食用。每日食用5-10颗为宜,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2、桂圆

桂圆含有葡萄糖、蔗糖及多种维生素,能温补心脾、益气安神,对心脾两虚导致的心悸失眠、月经量少有效。新鲜桂圆每日建议食用10-15颗,干品可煮粥或泡水饮用。体质燥热或感冒发热期间应避免食用。

3、樱桃

樱桃含铁量居水果前列,同时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A,能辅助缓解缺铁性贫血引起的头晕目眩。其性温味甘,可补血养颜,每日食用20-30颗为宜。肾功能不全者需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钾元素蓄积。

4、桑葚

桑葚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E和铁质,中医认为其能滋阴补血、生津润燥,适合肝肾阴虚导致的须发早白、月经不调。鲜品每日50-100克,腹泻或脾胃虚寒者应减量食用。

5、葡萄

葡萄中的多酚类物质和黄酮化合物能促进血液循环,红葡萄含铁量较高,对轻度贫血有改善作用。建议连皮食用紫红色品种,每日200-300克为宜。胃酸过多者应避免空腹食用。

二、药物

1、复方阿胶浆

复方阿胶浆由阿胶、红参、熟地黄等组成,适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该药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改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服用期间忌食萝卜、浓茶,感冒患者不宜使用。

2、益气养血口服液

益气养血口服液含黄芪、当归等成分,主治脾虚气弱所致的神疲乏力、面色萎黄。临床多用于术后体虚或慢性失血性贫血,可能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服药期间应规律作息。

3、八珍颗粒

八珍颗粒由四物汤与四君子汤组合而成,针对气血双亏的月经量少、手脚冰凉等症状。该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气血状态,糖尿病患者可用无糖型制剂,服用时忌生冷油腻食物。

4、归脾丸

归脾丸含党参、白术、龙眼肉等,适用于心脾两虚型气血不足,常见症状为食欲减退、健忘失眠。药物通过健脾摄血发挥作用,腹胀便溏者需配伍健脾药物使用,疗程一般4-8周。

5、乌鸡白凤丸

乌鸡白凤丸以乌骨鸡为主药,配伍人参、当归等,主治妇女气血亏虚导致的月经不调、腰膝酸软。该药性平和,更年期女性可长期调理使用,但阴虚火旺者需配伍滋阴降火药物。

补气血需注意饮食均衡,建议搭配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适量进行八段锦、瑜伽等温和运动可促进气血运行,避免过度劳累。若长期存在面色苍白、经血过多等症状,应及时检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排除子宫肌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疾病。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相关推荐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最好
气血不足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中药调理、穴位按摩等方式改善。气血不足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长期劳累、饮食失调、慢性失血、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症状。
02:39
身体忽冷忽热怎么回事
多数有一些感染性的疾病,多是一些细菌性的感染,有一些病毒性感染也是这种情况,高烧之前就会出现怕冷四肢哆嗦、寒战,另外盖上被子以后也不能够缓解,但是寒战过后就会出现高烧,甚至高烧超过了39~40℃或者是伴有出汗,这种感染性疾病那么就会出现忽冷忽热的这种情况。一些原虫的感染叫疟疾,疟原虫的感染也会出现这种忽冷忽热就是寒战,激素水平的失衡,女性的朋友在更年期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更年期的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营卫不和、营卫失调。
艾附暖宫丸的作用是什么
艾附暖宫丸的作用较为突出,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既能起到暖宫调经的作用,还可以达到理气养血以及镇痛等作用,可以缓解经期出现的痛经、月经不调等。但是,服用该种药时,也要注意一些基本的事项,在感冒发热期间最好是不要服用。若是用于治疗痛经,最好是提前服用。
气血不足经量少怎样调理才最好
气血不足是女性很容易出现的一种问题,气血不足就容易影响到月经正常,对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好的,一定要好好调理,可以喝一些红枣水,吃阿胶丸,保证充足睡眠,这样可以达到的调节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贫血的症状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比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的浓度来代替。贫血造成身体组织的缺氧,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患者会出现倦怠、嗜睡等症状,还会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呼吸加快,注意力下降,面色苍白,眼结膜、口腔、嘴唇、甲床发白,脉搏加快,口腔溃疡等症状。严重的贫血会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有可能出现水肿、黄疸以及肝脾肿大。
语音时长 01:33

2019-10-14

50050次收听

湿热体质吃什么药
湿热体质如果湿疹,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参、白藓皮等;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车前子等;血尿可加茅根、石苇等。湿热体质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主要的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一,湿重。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二,热重。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篙汤,甚至葛根岑连汤。在化湿或清热的总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中药。
语音时长 01:34

2019-10-14

61435次收听

心火旺吃什么药
心火旺的患者可以吃牛黄解毒片,能达到止痛散风,解毒清热的作用。对于口鼻生疮,头目眩晕等问题,有着很好的解决效果。还可以服用牛黄清火丸,能达到解毒散风,清热的作用。对于肝、胃、肺蕴热而引起的风火牙痛,口鼻生疮,以及头晕目眩,耳鸣肿痛等问题,有着很好的解决效果。可以服用牛黄清心丸,能达到化痰熄风,镇定安神以及益气养血的作用。对于头目眩晕,心悸虚烦以及神志昏迷等,有着很好的缓解效果。这些药物都是需要在面诊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使用。
语音时长 01:33

2019-10-14

55964次收听

气血瘀滞的症状是什么
气血瘀滞会出现胀闷甚至疼痛,瘀点瘀斑,皮肤的爪甲的甲错,皮肤表面的一些气血瘀滞不通出现的失于濡养。血气瘀滞就是气滞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运行,血又濡养气,如果气运行不畅,自然血就会瘀滞不通。血虚,气也运行无力,也同样会出现气滞。气滞和血瘀经常同时出现,气滞血瘀之后,经常是会出现一些胀闷甚至疼痛,因为气瘀可能还是比较轻度的瘀滞不通,能会觉得这有点不通,那有点胀闷,这有点堵,那有点堵,它不是相对固定,顺着经络可能会有些走窜,当它的位置比较固定,病人的疼痛比较加重,往往就是有气滞合并血瘀。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从中医的视诊看得到的一些瘀点瘀斑,失于濡养的表现,就是气滞到血瘀发展程度加重的表现。
语音时长 01:32

2019-09-27

67531次收听

02:03
吃中药可治疗多囊卵巢吗
吃中药可以治疗多囊卵巢,要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综合治疗。多囊卵巢是女性内分泌失调的疾病,现在研究认为,多囊卵巢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病患女性多数都是以月经稀发为主,其次是高雄激素,女性体内也有雄激素,但是正常女性的雄激素是在一个比较低的范围内,但病患女性的雄激素相对比较高,病患女性的体毛会比较重。多囊卵巢确诊并不难,但是中药治疗是一个非常系统的过程,早期的轻度、中度的多囊卵巢,多数可以通过中药综合调理进行治疗;重度的多囊卵巢确实是很难治疗,需要中西医结合同时配合激素的使用,结合患者的生活和体育运动的管理,最终达到综合治愈。
02:11
中医怎么治白发
遗传因素导致白发,中医、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良生活习惯、日常变故导致白发,可用清热凉血、养血生发药物治疗;中年早衰或产后气血不足引起,可用六味地黄丸补养气血、补肾。一、遗传因素出现白发,如父母少白头,本人也是少白头,这部分病人有基因改变,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都不理想;二、生活变故或饮食生活方式的不良习惯,导致出现白发,这部分病人可用中药调理治疗遏制,采用清热凉血、养血生发药物即可;三、人到中年出现早衰,如大病之后或女性多产后出现白发,是气血不足、肾虚引起,这部分病人需要补养气血、补肾、益肾生发,可用六味地黄丸。
01:35
肝郁能否引起咳嗽
肝郁可以引起咳嗽,但咳嗽其实很少因为肝郁导致。咳嗽一般是肺系疾患,如肺部感染、咽干,咳嗽有黄痰,上呼吸道感染等。肝郁是心情不舒畅、烦躁、易怒或心情抑郁,可能会生火。生火后肝火损伤到肺经,会出现咳嗽。肝郁导致的咳嗽,可表现为患者着急生气之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西医角度分析两者没有关系,但从中医角度讲,可能是肝郁有火导致咳嗽。在咳嗽治疗过程中,除治疗肺系本身问题外,也要考虑到舒肝开郁、清肝火作用。
牛漆的功效与作用
在众多的种草药材中,牛膝应该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了,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它的功效和作用还是比较多的,一般比较显着的作用有抗癌治肿、消炎利尿等。
中药硫磺的功效与作用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发现中药硫磺的存在,然后大家可能会觉得它最多其实就是杀灭细菌,然而它所具有的作用有很多,不仅可以达到防虫的效果,而且还能有效的缓解腹泻,并具有治疗湿疹的一种作用,可以有效的呵护人体的肌肤健康。
穴位贴敷法能治疗什么病
穴位贴敷疗法能治关节痛、颈肩腰腿痛。具有把药效集中在病痛的部位,比内服药的效果更快、治疗效果更好。冬病夏治,是在呼吸系统里的穴位贴敷疗法的一个应用,选取最热的三伏天,用温热的药材混合做成的,比如白芥子、元胡、麝香,贴敷在后背的腧穴上来治疗呼吸系统的一些疾病,比如说肺俞穴、心俞、膈俞,都属于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穴位贴敷疗法可以广泛地在中医治疗领域里应用
语音时长 01:22

2018-12-21

62333次收听

02:09
冬天脚冷怎么办
冬天脚冷分为两种,一种是寒性体质,由于寒邪入内引起的,只是脚冷。这类人应该是受了外寒,注意保暖就没有问题了。一种是阳虚寒凝型或是阳虚寒邪阻络型,调理办法一是睡觉前泡脚,另外就是用盐袋外敷八髎穴。八髎穴在会明显的改善脚冷同时有驱邪温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