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髎穴准确位置图
肩髎穴位于肩部三角肌区,具体在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凹陷处。
肩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其体表定位可采用两步法。站立位时,上肢自然下垂,首先触及肩峰外侧缘的骨性突起,即肩峰角;随后向外下方触摸到肱骨近端外侧的圆形骨突,为肱骨大结节。两骨突之间形成的凹陷即为肩髎穴所在。临床取穴时,可嘱患者外展上臂约30度,此时三角肌收缩会使穴位处的凹陷更为明显。该穴深层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分支通过,浅层分布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
肩髎穴定位需注意与邻近穴位区分。位于肩髃穴后下方约1寸处,与臂臑穴呈纵向排列。体表投影约在肩峰后下缘与肱骨大结节连线的中点,距肩胛冈下缘三横指宽度。部分人群因肌肉发达程度不同,体表凹陷可能不明显,此时可结合骨性标志辅助定位。准确定位对针灸治疗肩周炎、上肢瘫痪等疾病尤为重要,针刺深度通常为0.8-1.2寸,需避开深部的旋肱后血管。
日常可通过按压肩髎穴缓解肩部不适。取穴后以拇指指腹垂直向下按压,产生酸胀感为宜,配合肩关节环转运动能增强松解效果。穴位贴敷时可选用活血化瘀类膏药,覆盖直径约3厘米范围。该穴不宜自行深刺,有出血倾向或局部感染者应避免刺激。若需针灸治疗,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损伤腋神经及周围血管。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