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64011次浏览

新生儿黄疸通常无须用药治疗,多数可通过光照疗法或自然消退。若需药物干预,可遵医嘱使用茵栀黄口服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辅助退黄。新生儿黄疸可能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母乳喂养不足等因素有关,建议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并及时就医评估。

一、茵栀黄口服液

茵栀黄口服液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适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辅助治疗。该药可能引起轻微腹泻,家长需观察患儿排便情况。使用时应严格按医生指导,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

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为益生菌制剂,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胆红素排泄,适用于母乳性黄疸或轻度病理性黄疸。该药需用温水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家长需注意保存条件,开封后需冷藏并于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

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含长型双歧杆菌等活性菌种,能改善肠道微环境,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适用于喂养不足导致的黄疸。服用时需避免高温溶解,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与哺乳间隔使用。若出现腹胀或皮疹应暂停用药。

四、苯巴比妥片

苯巴比妥片为肝酶诱导剂,可增强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仅用于重度黄疸或胆红素脑病风险较高的情况。该药需严格按剂量使用,家长需监测患儿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五、白蛋白注射液

白蛋白注射液通过结合游离胆红素降低其毒性,适用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紧急处理。需在医院由专业人员静脉输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循环负荷过重。用药期间需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

新生儿黄疸护理需保证充足喂养以促进胆红素排出,母乳喂养每日应达到8-12次。注意观察皮肤黄染范围是否扩大,若发现四肢或手足心发黄、嗜睡拒奶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民间偏方或调整药物,定期随访胆红素检测至黄疸完全消退。保持适宜环境温度,避免包裹过厚影响皮肤观察。

相关推荐

01:55
新生儿黄疸跟孕妇有关系吗
新生儿黄疸跟孕妇肯定是有关系的。小儿黄疸,尤其是黄疸比较重的一种疾病叫母胎血型不合,就是母亲和新生儿的血型不合所导致的黄疸。新生儿黄疸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叫ABO溶血,是因为母亲和小孩血型不一样所导致的,跟母亲有密切的关系。还有一个与母亲密切相关的,导致小儿黄疸比较高的就是母乳性黄疸。是由于喝母乳导致黄疸明显增高。所以小孩的这种黄疸,有一部分是和母亲的关系比较密切的,比如我在刚才讲的这种胎儿和母亲的血型不合所导致的,比如我讲的这种母乳性黄疸都和母亲有关。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分型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病症轻,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较严重,需要积极治疗。
新生儿黄疸能嗜睡吗
绝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会出现嗜睡这个情况的,特别是我们临床中所见到的黄疸,轻度和中度的黄疸,不会有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如果这个孩子发生了嗜睡,说明这个胆红素已经很高了,就是说病理性黄疸,并且的话这个程度已经很重,主要是胆红素进入大脑,损伤了基底节,而导致了胆红素脑病,所引起的嗜睡。这种多见于生后的一周之内,最早的话也可以见于生后的1~2天内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这种多半见于严重的溶血,叫RH血型不合的溶血,所引起来的溶血性黄疸的话,黄疸出现的早,早产儿或者其他原因所致的黄疸的话。一般的引起的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多在6~10天,如果存在着早产窒息,呼吸困难或者是缺氧严重的感染,有低蛋白血症有低血糖低体温酸中毒,或者是体重过低小于1500克,这也是高危因素的话,血清胆红素低于临界值,也可以发生胆红素脑病。一般的话可在重度黄疸高峰期的12~48小时出现症状,总之普通的黄疸是不会出现嗜睡的,一旦出现了嗜睡的话那可能是胆红素脑病的一个早期表现,必须要积极的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42

2020-03-12

58044次收听

黄疸高对婴儿有哪些影响
黄疸高对婴儿有影响是没有及时处理的病理性黄疸,黄疸值很高,导致了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脑瘫的患儿。会影响到智力,影响到运动和发育,还有些相关的认知行为能力。由于黄疸值升高,导致脑部损伤,叫做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也是黄疸高对婴儿的最主要的影响,会影响到智力,影响到运动和发育,还有些相关的认知行为能力。所以对新生黄疸务必要正视。出生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如果有重度的高胆红素血症,尤其在早产、有溶血病、有缺氧、有酸中毒、有感染这些高危因素,在黄疸的高峰期出现了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都要考虑是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分为4个时期,早期是警告期,主要表现为嗜睡,精神反应比较差,整天在睡,不吃奶,肌张力减低,拥抱反射减弱,或者是拥抱反射根本就引不出来。还有的表现为呼吸暂停、行动过缓、肌张力低下,还有的表现出现脑性尖叫这种情况。警告期经过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就进入痉挛期,痉挛期主要是表现孩子痉挛,就是肌张力增高、有尖叫、有眼球的震颤、有呼吸困难,有惊觉、有角弓反张。这种孩子1到2天之后进入恢复期,恢复期主要是吃奶或者是反应逐渐恢复,进而呼吸也变好转,抽搐也缓解了,痉挛减轻或者消失。恢复期都持续两周。后遗症期在生后的2个月到6个月出现,表现为四肢的不自主的活动,另外是头和躯干的扭动,眼球的上翻、牙釉质的发育不良、听力有障碍,还有手足搐动,这就是高黄疸的后遗症的表现。
语音时长 02:03

2020-03-12

59591次收听

为什么正常的新生儿也会出现黄疸
正常的新生儿也会出现黄疸,这是生理性黄疸,主要是因为血氧分压突然升高、肝功能发育不成熟、肝-肠循环发育不成熟、喂养不足、白蛋白功能差等原因,影响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引起的,对新生儿的危害不会太大。
如何确诊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的症状以及胆红素的数值可以确诊黄疸。黄疸跟新生儿代谢胆红素的能力以及新生儿红细胞相对增多等有关,黄疸程度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对身体没有伤害,不需进行医疗处理,如果黄疸超过一定的范围属于病理性黄疸,造成脑部损害以及其他严重的后果,需进行医疗干预,新生儿有没有黄疸,大致可以先通过观察宝宝皮肤颜色来进行判断。如果观察到出现了黄疸,可以进一步采血明确黄疸的水平和性质,鉴别是不是需需干预的情况,要根据孩子的胎龄、体重、日龄、黄疸的水平、孩子的状态、有没有高危因素和基础疾病来判断,小时胆红素曲线可以作为判断干预方式的标准,另外针对黄疸的病因主要有肝前性、肝性的和肝后性,肝前性的是胆红素生成过多造成,常见红细胞破坏过多,比如ABO溶血并和Rh溶血病最常见,肝性原因主要是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损伤后对胆红素的摄取处理功能比较差,可导致血中胆红素升高造成黄疸,肝后性原因主要是胆红素排泄功能受阻,比如胆汁淤积或胆道梗阻,所以对于病理性黄疸的孩子来说,原因是很复杂的,应该积极寻找原因,根据病因进行处理。
语音时长 02:15

2020-02-26

61562次收听

02:10
新生儿黄疸能自愈吗
绝大多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不用处理。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生理性是可以自愈的,但是病理性黄疸,要尽早地积极地给予退黄治疗,促进胆红素的代谢,以免过多的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对脑细胞造成损伤。新生儿出生之后皮肤黄染的现象,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黄疸出现的早,24小时之内就会出现,程度比较重,黄疸进展的比较快,或者黄疸持续的时间长,退了之后又重新出现,这种情况,都考虑病理性黄疸。所以要明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黄疸,然后给予积极的退黄治疗。
02:15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血中胆红素值,足月儿大于221μmol/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或每天胆红素上升是超过85μmol/L,或血中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满足上面的任何一项,都是病理性黄疸。每个新生儿出生后几乎都有黄疸,首先判断什么是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有以下特征:1、黄疸出现的比较早,3个到24小时之内就会出现。2、黄疸开始有,然后又退了,退了之后又重新又出现,持续时间比较长。3、早产儿超过4周以后还有黄疸,足月儿大于2周之后也还有黄疸。另外,医生会根据孩子出生的不同胎龄,出生后的不同时间,以及日龄胆红素来判断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
02:50
正常新生儿黄疸值是多少
新生儿正常黄疸值,3-5天在5-7毫克每分升,随着孩子成长,每天会有一些增加,7-9天的时候达到高峰值,不超过12毫克每分升。从出生后14天开始,新生儿黄疸值逐渐下降,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甚至在5毫克每分升以下。新生儿黄疸值异常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果新生儿出生1、2天出现黄疸,需要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如果黄疸高峰值提前出现,也需要考虑病理性黄疸;如果新生儿14天后黄疸本已消退,却又出现黄疸,无论数值高低,都应归为病理性黄疸。关注黄疸数值和出现时间的同时,还要观察孩子的状态表现。如果孩子在黄疸期出现发热、感染、不舒服等伴随症状,应及时对肝功能、胆道等做进一步检查,以便准确判断病情,及时采取诊治措施。总之,新生儿黄疸状态需要综合多种情况、多项因素进行判断。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什么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指两种血型不合性的溶血造成黄疸。一种情况是ABO血型不合,当妈妈血型是O型,小孩是A或B型时,易发生溶血造成黄疸。另一种是RH血型,当妈妈是RH阴性血,小孩是RH阳性血时,易造成血型不合性溶血引发黄疸。还有其罕见的血型,也会引起溶血导致黄疸。溶血发生时,大量的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了肝细胞的摄取、结合和排泄的能力。另一方面溶血造成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储留超过了正常水平,而出现黄疸,是溶血性的黄疸。溶血性黄疸是可以预防的,若妈妈是O型血,,孩子是A型或B型血时,可以在孕后十六周测量妈妈血液中的抗体,及时进行预防。RH血型尤其要注意,因为RH血型溶血造成胆红素水平急速升高会威胁生命,所以待产时要及早测量。
语音时长 02:07

2019-12-20

59705次收听

02:48
新生儿黄疸需要注意什么
新生儿黄疸需要合理的尽早喂养、多喝水、多晒太阳、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一、合理喂养,尽早喂养,多吃多排,有利于黄疸的消退。二、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三、多晒太阳,日光浴可以帮助新生儿胆红素氧化变性为水溶性物质,通过胆汁或尿液排除,从而减少血中胆红素的累积。还要注意患儿的清洁,感染会加重孩子的黄疸,新生儿的脐部每天要保证消毒,洗澡以后尤其要保持干燥,还有臀部,新生儿排便的次数增多,会出尿布疹,一定要保持臀部的干燥,保持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新生儿黄疸不治疗有什么后果
新生儿黄疸若不能治疗会导致出现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病症,从而引发体内组织、器官都出现黄染的症状,严重者甚至致死。同时,新生儿的神经系统也会受到损伤,还会导致各项机能出现障碍,比如听力衰退,视力模糊等。而且,由于新生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若是黄疸未能得到治疗,还会造成大脑发育迟缓,甚至是脑瘫的后果。
新生儿黄疸需要治疗吗
新生儿黄疸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具体的情况,如果说是生理性的黄疸,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的,只要做好护理即可。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那就必须要尽早的治疗,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新生儿黄疸治疗
新生儿的肝脏发育不完善,这就导致了许多宝宝出生之后会有黄疸。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则可以选择光照疗法、换血疗法以及药物疗法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不退重复出现,均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一周后消失。
语音时长 01:22

2018-09-21

50866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