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儿长期反复上腹疼痛,有可能是胆囊结石

2515次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11岁的小患者两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未进行过诊治。就诊7天前患儿无诱因再次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未进行常规治疗,后续疼痛加重,我院腹部超声示:胆囊内结石,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患者予以头孢哌酮抗感染治疗,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患者的上腹痛症状已经缓解。

【基本信息】男,11岁

【疾病类型】胆囊结石、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就诊医院】铜陵市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12月9日

【治疗方案】头孢哌酮抗感染治疗,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能量合剂补液,服熊去氧胆酸,配合针刺运动疗法以缓解腹痛。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3天,一个月门诊随访一次。

【治疗效果】患者的上腹痛症状已经缓解。

一、初次面诊

我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11岁的小患者,孩子由父母搀扶着走进了科室,该患儿进门时双手紧紧捂住上腹部,眉头紧皱,面露痛苦神色,从其父母口中得知,患儿2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未进行过诊治。7天前患儿无诱因再次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未进行常规治疗,1天前疼痛加重,在院外诊所给予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腹痛无缓解,故其父母便急匆匆的带其来我院就诊,我轻轻的按压了一下患儿的上腹部,患儿有痛感,当我按压胆囊区时,患儿痛感明显并抗拒,我松开手之后,患儿称痛感加重,提示murphy征阳性,我又给患儿做了上腹部的超声检查,检查结果提示:胆囊内结石,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超声检查结果,可以确诊为胆囊内结石,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二、治疗经过

我安排患者入院治疗,之后又进行了入院前检查,患儿意识还算清楚,精神较差,我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整个检查过程,患儿十分配合,这对于我后面的诊疗判断有很大的帮助。患儿体温:36.4℃,脉搏:6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70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平软,上腹部有压痛且痛感明显,murphy征阳性。该患儿年龄较小,需要从饮食和药物上控制结石发展。我跟患者家属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并对家属的情绪进行安抚,肯定了他们及时将患儿送医的正确行为。我为患儿开具了中医科护理常规,Ⅱ级护理,留陪人,软食。由于患儿病程长,不除外细菌感染,此时期不宜手术,且结石较小,单发,暂时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故予头孢哌酮抗感染治疗,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能量合剂补液,并口服熊去氧胆酸,配合针刺运动疗法以缓解腹痛,积极治疗。

三、治疗效果

患儿用药后,上腹痛的症状明显改善,3天后患儿腹痛症状缓解,精神状态恢复正常,饮食及大小便恢复。查体:T 36.3℃,P 76次/分,R 19次/分,BP 110/65mmhg,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无压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予以出院。2周后复查血常规提示WBC 6.76*10⁹/L NE% 64%,,RBC 4.45*10¹²/L, HGB 131g/l,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正常,提示无感染征象,嘱其出院后清淡饮食,注意休息。

四、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我再次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了沟通,提醒他们由于患儿并无发热症状,故头孢哌酮抗感染仅仅是预防性用药,确保患儿无感染之后即可停药。胆囊结石会有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胆囊炎、胆总管阻塞、胰管阻塞以及胆囊癌,故出院后一定要留心观察,定期复查,如再次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来医院治疗。而肥胖、糖尿病、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以及高脂肪、高胆固醇、低纤维素饮食也是导致胆囊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患儿出院后,应控制饮食,多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

五、个人感悟

胆囊结石是常见疾病,也并非是疑难杂症,但由于很多人对疼痛的忽视和隐忍,往往导致胆囊结石被发现时,已经是巨大胆囊结石和多发胆囊结石,失去了保守治疗的指征,因此只能遗憾的手术切除。而本例患者年龄较小,父母能够做到及时带患者就医,此时疾病尚处于早期,因此可以进行药物保守治疗,从本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早期治疗对疾病的治愈是至关重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另外,儿童胆囊结石的一大发病原因就是过度补钙,父母希望孩子能够长得更高可以理解,但是过度的服用钙剂对儿童的健康也是一大负担,因此建议父母可以咨询营养治疗师,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补钙。

相关推荐

胆囊结石的治疗
胆囊结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可能与胆汁成分改变、胆囊收缩功能异常、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1、调整饮食胆...
胆囊结石的保守治疗
胆囊结石的保守治疗,主要就是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1)利胆、溶石治疗。牛胆酸钠、去氢胆酸等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的分泌,促进脂肪的消化与吸收,有利于胆素的排空,能溶解部分结石,缓解症状并使病情稳定。(2)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可以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或其他胰酶等药物来改善胃肠消化功能。(3)中医治疗。中成药长期服用也可有效控制病情,可用,其具有利胆消炎、防石护肝、清热通下等作用,不仅能够缓解胆囊结石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而且能够辅助溶石、排石。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胆囊结石患者还可以进行保胆取石术、体外冲剂碎石疗法等治疗,但若胆结石数量较多或直径较大,符合手术指征,还是要考虑进行胆囊切除术。
语音时长 01:09

2022-11-29

33591次收听

02:10
切胆手术后吃什么好
切胆手术以后的饮食需要根据患者手术后的不同时间,以及进食以后的情况来进行选择。一般在手术后早期,应该适当吃相对清淡的食物,尽量少油腻,在术后一周左右,可以逐步恢复到正常的饮食状态。如果出现了明显的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的时候,要少吃含油大的,以及胆固醇高的食物。对于胆囊结石的患者切除胆囊以后,绝大多数都可以非常快的恢复到相对正常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状态。所以切除胆囊以后,要根据自己的术前的疾病状态,以及进食以后的反应,去逐步调整饮食结构,理论上没有特别严格的禁忌。
胆囊结石检查需要空腹吗
胆囊结石的检查一般是需要进行空腹检查的,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做胆囊彩超检查时,是需要空腹进行超声定位,这样能够有效精准的查找胆囊结石的大小部位。如果进食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胆囊收缩或者是排泄胆汁,这样有可能会对胆囊结石的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同时做胆囊结石检查时,有时可能还需要复查一下肝脏功能以及一些生化指标,这种情况下更需要进行空腹,而且在短期内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油腻、高胆固醇的一些食物和食品,这样有可能会影响胆囊结石检查的血液生化结果。总之,胆囊结石的检查,无论是采血以及一些生化检查,还是一些彩超以及CT、磁共振等,尽量要采取空腹检查的方式,这样检查的结果更为精准、确切。
语音时长 01:16

2021-04-15

80047次收听

胆囊结石隐痛是什么问题
胆囊结石隐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和患者病变相关。胆囊结石的发生主要病因是有脂质代谢异常、胆囊功能异常,和患者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关系密切。结石发生以后,在胆囊内长期摩擦刺激胆囊,容易诱发患者出现慢性胆囊炎,在患者进食以后,就可能会出现右侧上腹部隐痛症状,这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同时,患者还可能会伴随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腹部疼痛程度会明显的加重,可能会表现为持续性腹部疼痛,可以出现高热、寒战等感染迹象,这时就需要尽早的就医来正规的治疗,一般会给与抗炎治疗,必要时还可能会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12

2020-12-23

124233次收听

胆囊结石会复发吗
胆囊结石这种疾病非常的难治疗,目前来看最有效果的治疗办法就是手术,那么到底胆囊结石会复发吗?这是患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胆囊结石的详情介绍
胆囊结石症状是中上腹或者右上腹绞痛或胀痛,伴有右侧肩背部放射痛,有时会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炎症明显时会发热,进食后会进一步加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胆囊结石的详情介绍。
胆囊结石的护理有哪些重点
其实对于疾病来说,虽然治疗非常的重要,但是疾病的护理同样也很重要,如果治疗再配合好的护理的话,能够帮助我们尽快的摆脱疾病,那么到底胆囊结石的护理有哪些重点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胆囊结石的护理是怎样的
胆囊虽然是个小零件,但是这个零件出现了问题也会慢慢的拖垮我们的身体,尤其是胆囊结石疾病,这种疾病在治疗的同时也要进行护理,那么到底胆囊结石的护理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03:06
易患胆囊结石的人群和注意事项
胆囊结石主要成因包含遗传因素、基因因素等,公认的因素,主要还是饮食,高脂饮食是重中之重。如果肝脏所分泌的胆汁含有大量的酯类胆固醇,也就是摄入的脂类过多,那么胆固醇在胆汁里面含量过多,出现过饱和,形成胆固醇的结晶,进一步形成结石。所以预防上要减少油脂饮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按时吃早饭,晚饭不要过晚地去吃。另外,不能只吃素食,因为过素的饮食也容易造成胆囊的收缩不良,造成大量的胆汁在胆里面、胆囊里面形成瘀滞,也容易造成胆固醇的析出,产生结石。
胆囊结石用哪种药
胆囊结石可以使用什么药物来治疗和预防呢,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通常对于胆囊结石的用药可能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胆囊结石的预防,另外一方面是对胆囊结石临床症状的治疗。第一,关于胆囊结石的预防,因为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并没有对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给出明确的答案,我们并不是十分确切地了解胆囊结石是如何形成的,因此就没有一些药物能够很明确地预防胆囊结石,但是胆囊结石的形成可能跟有些因素有关,比如血液中胆固醇的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增加、患者的肝脏对胆固醇的代谢异常,这些都有可能促使胆结石的形成,因此在临床上如果要预防胆囊结石的形成,首先要减少高脂饮食、高脂食物的摄入来避免高脂血症的形成,特别是避免胆固醇的比例增加,这样就会对胆囊结石的预防起到一些作用,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应当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脂类的药物。第二,胆囊结石形成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胆囊炎的症状,比如上腹部的饱胀不适,偶尔在油腻饮食后会出现上腹部的疼痛,向右肩背部的放射等等,这都是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发作的表现,我们可以服用一些利胆药物来控制临床症状的发生。
语音时长 02:10

2020-02-27

56375次收听

03:04
胆囊结石如何检查
胆囊结石的检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腹部B超、腹部CT和磁共振。腹部B超是胆囊结石最常用的一种检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胆囊结石都可以用腹部B超进行准确的诊断。但是这种检查也有一些弊端。腹部超声的检查跟检查医生的经验是密切相关。腹部B超检查只能看到检查结果,看不到图像,对判断胆囊结石的病情有些不便。CT检查可以留下永久影像,而且除了能够看到胆囊结石,还可以看到周边脏器情况,而且CT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胆囊结石的位置,以及病情发展程度。磁共振能够更好地显示肝内外的胆道系统。三种检查互相辅助,能得到一个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02:25
什么是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良性疾病,在胆囊内出现B超高回声可以移动的病灶,都称为胆囊结石。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混合性结石。由于胆囊内的胆汁有胆固醇、胆汁、酸盐、胆色素等,任何影响胆固醇、胆汁酸浓度比例、胆囊内胆汁淤积的因素,都会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大多数是胆固醇性结石,和饮食中糖分、脂肪、胆固醇的含量密切相关。像女性由于激素的影响,肥胖、多次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会增加胆囊结石的形成。糖尿病某些内分泌疾病、接受过胃肠道手术、慢性肝病、某些血液性疾病都可以增加胆囊结石的出现。而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会随地域环境而改变。
胆囊结石可以排出来吗
部分胆囊结石可以排出来。胆囊是储存胆汁的,胆汁是肝脏分泌的,通过胆囊管进入胆囊,储存在里面,当我们进食以后胆囊会有收缩,把胆汁通过胆囊管排到胆总管,再从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去,因此胆囊有收缩、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胆囊正常大小大概有鸭蛋大小,又有些有鸡蛋大小,当然个别人也会更大一些,跟每个人的发育有关系,但是胆囊管这个直径就比较细了,大部分的胆囊管可能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豆芽菜那样粗细,现在看有鸭蛋大的胆囊加上一个豆芽菜细的胆囊管,如果这里面的石头小于豆芽菜,直径微粒样、泥沙样,有可能这样的结石就能够排出来。如果结石的直径超过了胆囊管的直径,这样的石头大部分是不能排出来的。在早期的时候,胆囊里有胆泥沉积微粒样的这种小结石,我们可以通过吃药的方法,比如说熊去氧胆酸、消炎利胆片等等,能够把小的结石的结晶给它溶解开化开,通过胆汁的排泄,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来排到十二指肠去,这种石头是能够排出来的。但是大部分的胆囊结石,因为它是胆固醇结晶的结石,它的质地都比较硬,很难通过溶石的方法能够把它排出来,这时需要通过手术来解决。手术也有两种,有一种是保胆取石,有一种是连胆囊带结石全部切了。保胆取石性症非常严格,它就是把胆囊切开,把石头取走,然后再缝上胆囊,最大的问题是将来有可能会再长石头,因此做保胆取石的朋友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它是有严格适应症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保胆取石的,这一点请大家务必注意。
语音时长 02:25

2019-12-20

53844次收听

03:07
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危害
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在肝胆系统结石里面是比较常见的,会引起肝外胆管的梗阻,病人会出现黄疸、胆绞痛、胆管炎等一系列的严重表现,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是危害程度最大的一种结石,要及时去医院做对症的手术或者保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有肝外胆管结石的处理要更加积极,果断,尤其是急性炎症发作的时候,处理胆囊结石与肝外胆管结石,可以在腹腔镜下做胆囊切除术的同时,做肝外胆管的切开探查取石引流术。如果胆管炎症很重,结石不能一次完全取干净,在胆囊切除肝外胆管探查的基础上,可在肝外胆管里面放T管外引流,减轻胆道的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