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儿长期反复上腹疼痛,有可能是胆囊结石

发布时间:2022-06-242515次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11岁的小患者两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未进行过诊治。就诊7天前患儿无诱因再次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未进行常规治疗,后续疼痛加重,我院腹部超声示:胆囊内结石,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患者予以头孢哌酮抗感染治疗,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患者的上腹痛症状已经缓解。

【基本信息】男,11岁

【疾病类型】胆囊结石、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就诊医院】铜陵市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12月9日

【治疗方案】头孢哌酮抗感染治疗,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能量合剂补液,服熊去氧胆酸,配合针刺运动疗法以缓解腹痛。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3天,一个月门诊随访一次。

【治疗效果】患者的上腹痛症状已经缓解。

一、初次面诊

我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11岁的小患者,孩子由父母搀扶着走进了科室,该患儿进门时双手紧紧捂住上腹部,眉头紧皱,面露痛苦神色,从其父母口中得知,患儿2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未进行过诊治。7天前患儿无诱因再次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未进行常规治疗,1天前疼痛加重,在院外诊所给予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腹痛无缓解,故其父母便急匆匆的带其来我院就诊,我轻轻的按压了一下患儿的上腹部,患儿有痛感,当我按压胆囊区时,患儿痛感明显并抗拒,我松开手之后,患儿称痛感加重,提示murphy征阳性,我又给患儿做了上腹部的超声检查,检查结果提示:胆囊内结石,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超声检查结果,可以确诊为胆囊内结石,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二、治疗经过

我安排患者入院治疗,之后又进行了入院前检查,患儿意识还算清楚,精神较差,我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整个检查过程,患儿十分配合,这对于我后面的诊疗判断有很大的帮助。患儿体温:36.4℃,脉搏:6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70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平软,上腹部有压痛且痛感明显,murphy征阳性。该患儿年龄较小,需要从饮食和药物上控制结石发展。我跟患者家属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并对家属的情绪进行安抚,肯定了他们及时将患儿送医的正确行为。我为患儿开具了中医科护理常规,Ⅱ级护理,留陪人,软食。由于患儿病程长,不除外细菌感染,此时期不宜手术,且结石较小,单发,暂时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故予头孢哌酮抗感染治疗,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能量合剂补液,并口服熊去氧胆酸,配合针刺运动疗法以缓解腹痛,积极治疗。

三、治疗效果

患儿用药后,上腹痛的症状明显改善,3天后患儿腹痛症状缓解,精神状态恢复正常,饮食及大小便恢复。查体:T 36.3℃,P 76次/分,R 19次/分,BP 110/65mmhg,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无压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予以出院。2周后复查血常规提示WBC 6.76*10⁹/L NE% 64%,,RBC 4.45*10¹²/L, HGB 131g/l,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正常,提示无感染征象,嘱其出院后清淡饮食,注意休息。

四、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我再次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了沟通,提醒他们由于患儿并无发热症状,故头孢哌酮抗感染仅仅是预防性用药,确保患儿无感染之后即可停药。胆囊结石会有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胆囊炎、胆总管阻塞、胰管阻塞以及胆囊癌,故出院后一定要留心观察,定期复查,如再次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来医院治疗。而肥胖、糖尿病、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以及高脂肪、高胆固醇、低纤维素饮食也是导致胆囊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患儿出院后,应控制饮食,多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

五、个人感悟

胆囊结石是常见疾病,也并非是疑难杂症,但由于很多人对疼痛的忽视和隐忍,往往导致胆囊结石被发现时,已经是巨大胆囊结石和多发胆囊结石,失去了保守治疗的指征,因此只能遗憾的手术切除。而本例患者年龄较小,父母能够做到及时带患者就医,此时疾病尚处于早期,因此可以进行药物保守治疗,从本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早期治疗对疾病的治愈是至关重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另外,儿童胆囊结石的一大发病原因就是过度补钙,父母希望孩子能够长得更高可以理解,但是过度的服用钙剂对儿童的健康也是一大负担,因此建议父母可以咨询营养治疗师,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补钙。

相关推荐

胆囊结石右上腹隐痛怎么办
胆囊结石患者出现右上腹隐痛,多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由于结石病变的长期刺激,患者可出现慢性胆囊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侧上腹部隐痛,主要以阵发性隐痛、钝痛为主,多在患者进食后,特别是吃一些高脂油腻食物后,更容易出现这种腹部隐痛的症状。患者不要过于紧张,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的消炎利胆药物,促进症状消退。同时,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调整,作息要规律,饮食也要规律,要以清淡饮食为主,不要吃高脂油腻食物,例如红烧肉,肥肠及鱿鱼等,对于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也要不吃,更不能够饮酒。同时要注意运动,多喝水,避免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确保患者身体素质良好,这样能够减轻对胆囊的刺激,可以降低患者腹部疼痛症状的发生几率。
语音时长 01:18

2020-12-23

94651次收听

胆囊结石早期症状有哪些
胆囊结石患者早期症状主要以消化不良、腹胀为主。由于结石在胆囊内长期存在,反复刺激胆囊,从而诱发慢性胆囊炎,所以,胆囊结石患者早期症状主要以上述情况为主。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阵发性钝痛、隐痛,特别是在患者进食以后,由于胆汁排泄异常,导致患者的右上腹出现明显的疼痛。部分患者在暴饮暴食、饮酒、吃油腻食物后,可能诱发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情况,腹部疼痛明显加重,恶心呕吐症状加重,还有可能出现黄疸,发热等表现。这时必须积极就医,确诊患者当前病情以后,再积极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必要时可以考虑行手术切除胆囊,来进行根治性治疗。
语音时长 01:13

2020-12-23

72964次收听

胆囊结石能治愈吗
胆囊结石我们都不陌生,那么胆囊结石能治愈吗?这个问题专家的回答是,胆囊结石虽然可以治愈,但是想要治愈的话,首先应该选择一个合理的治疗办法,而且在治疗之后,还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等等,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胆囊结石的治疗办法吧。
怎样快速有效的治愈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这种疾病一旦出现,我们就要尽早的进行治疗,不过一般来说药物控制都不是特别的有效,那么怎样快速有效的治愈胆囊结石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胆囊结石痊愈有哪些方法
胆囊结石如果发生的话,我们就要积极的进行治疗了,但是很多人通过药物治疗之后,发现并没有多大的效果,而且还容易反复,那么胆囊结石痊愈的方法有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胆囊结石如何科学饮食
我们身体的营养全部来自于一天的饮食,如果饮食不恰当的话,对于疾病的恢复来说是非常有影响的,那么到底胆囊结石如何科学饮食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03:02
胆囊结石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好
治疗胆囊结石可以参考三条建议:第一,对于没有发生过胆绞痛,没有过任何症状,没有发过炎,年龄又不是特别大,结石不是很多,可以采用这种非手术的治疗方式,或者说带石生存。第二,结石数目比较多,或者结石过大,充满了胆囊,或者发生炎症疼痛,胆囊壁也有所增厚,病人同时又患有一些心脏病、肺病等等情况,建议尽早采用手术治疗。第三,对于一些年轻人,胆囊结石数目又比较少,经过功能测试它的功能非常好,那么这种情况下,适当地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保胆取石的手术。
胆囊结石怎么检查
胆囊结石的检查包括腹部B超、腹部CT、腹部磁共振。腹部B超是胆囊结石最常用的一种检查,这种检查的准确度高,目前腹部B超大多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这种超声的成像质量较以往的超声有了明显提高,而且腹部B超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只需在早晨禁食禁水的状态下进行检查就可以。这三种检查有一定的利弊:一、腹部超声的检查跟检查医生的经验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对腹部B超进行重复检查,可能得出些许不同临床报告。二、腹部B超的检查,临床医生只能看到一个检查结果,看不到检查的图像,因此对判断胆囊结石的病情程度有不便,而CT检查可以留下永久的腹部器官的影像,CT检查除看到胆囊结石之外,还可以看到胆囊周边脏器的情况,及时地发现和诊断隐匿问题,而且较B超来讲,CT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胆囊结石的位置,以及胆囊结石疾病的病情发展程度。三、磁共振检查的优点是磁共振能够更好地显示肝内外的胆道系统。因此这三种检查通常要根据临床的需互相辅助,这样能得到一个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语音时长 02:18

2020-02-27

61908次收听

02:53
胆囊结石需要做什么检查
胆囊结石患者需要接受的检查,首先就是肝功能检查,可以接受B超检查;其次需要接受磁共振检查,又或者是内镜超声检查。首先要看肝功能的情况,因为胆囊结石最怕也最容易合并的一个问题就是结石从胆囊里掉落到胆管里,引起胆管炎或者肝功能的损害。如果胆囊结石掉落到胆管里引起胆管炎或者胆道的堵塞。一般患者除胆囊结石的存在,还会有肝功能的异常,而在进行B超检查的时候,除胆囊结石的存在以外,还可能会发现肝外胆管的增宽。如果体检B超发现胆囊结石而又合并有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下,是一定要进行磁共振胆道水成像。这个时候要观察胆管有没有结石存在。而对于没有办法进行核磁检查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内镜超声的检查。
02:29
如何预防胆囊结石
可通过按时早饭,不吃过量的甜品、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积极治疗慢性的代谢性疾病,补充维生素等来预防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比较常见疾病,很多饮食习惯行为和内外因素都可以引起胆囊结石。比如经常不吃早饭,空腹时间较长,胆汁长期储存在胆囊内形成淤积,胆汁过度浓缩,使胆汁当中的胆固醇沉积并形成结石。饮食结构中过量的甜品、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胆固醇,不仅可以引起发胖,同样也会增加胆汁中的胆固醇比例,引起胆固醇的代谢异常,容易形成结石。而慢性的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脂肪肝、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同样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甲状腺功能异常,过度节食减肥而导致营养不良,也是胆结石的高发人群。胆结石的预防一定要采取综合的措施。
胆囊结石术后要注意什么
胆囊结石术后要注意清淡饮食。大部分的胆囊结石手术方式可能是胆囊切除术,这个时候胆囊连同结石都已经拿到体外了,因为胆囊切除术以后身体没有胆囊了,肝脏分泌的胆汁会直接进入十二指肠,胆总管还没有变粗,还没有增宽,还没有代偿的功能。饮食如果油腻比较大容易引起腹泻。所以大约3到4%的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的一周可能会有腹泻,重了一天可能2到3次,轻的可能每天都有一次腹泻这种不要太担心,可以吃一些多酶片利于消化的药物,然后通过控制饮食,清淡好消化的饮食。胆囊手术刚做完以后,切除术以后近期切记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吃油煎或油炸的食物,这样加重肝胆系统的负担。肝脏生产的胆汁不足,往往不能有效的消化,会引起腹泻,另外还有一种做的手术方式可能是保留胆囊的结石取出术,就是保胆取石,这样的患者胆囊创面还有一个缝合的口,腹腔里面可能还有一个引流管,这个时候要密切观察引流管引出的液体的颜色、量等,因为有些时候保胆取石有可能会有小的胆漏或者胆汁顺着腹腔引流管引出体外,这个时候如果量大要及时报告医生和其他的对等处理。同样在饮食上保胆取石术后的患者也是以清淡饮食为主,胆囊受了伤,有切口又缝合了,也需要休息,这个时候如果高油饮食的话也能加大胆囊的负担,可能诱发胆绞痛胆囊炎等等,所以保胆取石术后的患者也需要清淡饮食。
语音时长 02:17

2019-12-20

52991次收听

03:12
胆囊结石如何预防
胆囊结石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碰到的一个胆囊的良性疾病,在胆囊结石急性炎症的时候,会有剧烈的绞痛,还会伴有全身的感染、发热、胃寒,胆囊结石还会引起胆囊穿孔,引起致命性的腹膜炎等。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代谢失去正常有关系,在预防上,定期吃饭就是对胆囊最好的维护,因此,吃早饭是日常生活中最好的预防胆囊结石的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尽量避免吃大量油腻的食物,尤其是油炸的食物,这些都能增加肝胆系统的负担,引起胆囊工作的超负荷,容易引起胆汁代谢的异常,发生胆囊结石。因此,做到的规律的生活,清淡的饮食,是预防胆囊结识最好的最容易做到的方法。
胆囊结石微创手术的术后护理
胆囊结石微创手术厚的术后护理是在手术当天麻醉以后,需要家人陪伴。在生活上,比如翻身或者周围活动需要有一定的护理。第二天早上可以吃一些清淡的流食,到中午了或者下午,可以到户外进行活动,下地活动都是可以的。胆囊结石微创术后护理:针对最普通的人群,比如青年人或者是中年,没有什么基础疾病的,那么做完胆囊结石手术以后,在医院期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需要特别去护理,因为它是个微创手术,恢复得相当快。对于急性胆囊炎的病人来说,做完手术,护理是比较复杂的,因为病人的炎症比较重,抗感染治疗,包括术后的根据手术之间的情况,是否能够早期进食,都需要进一步的来斟酌,是临床里面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
语音时长 01:45

2018-09-14

59431次收听

02:21
胆囊结石微创术后如何护理
胆囊结石微创术后的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针对没有什么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来讲,做完胆囊结石的微创手术以后,在医院期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需要特别去护理的。因为这种胆囊结石的手术,是属于一个微创手术。一般情况下,患者恢复得相当快。第二,如果是对于需要护理的患者,在手术当天麻醉以后,需要家人进行陪伴;对于术后第二天来说,患者要注意清淡饮食,以及适当活动。对于患有急性胆囊炎的病人来说,在做完手术以后,护理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在这个时候,病人的炎症比较严重,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患者在术后,根据手术之间的情况,是否能够早期进食,都需要进一步来进行斟酌。对于这种情况,在临床里面,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哪些病人可以考虑保留胆囊
保留胆囊的手术,我们又称之为:微创保胆结石、息肉去除术。所谓“微创”概念应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创伤小,包括切口小甚至是利用人体的自然腔道来完成手术、创面小从而恢复快。另一方面是手术对人体生理环境的干扰小,比如对腹腔内脏器表面的刺激与破坏及尽最大可能保存腹腔内环境的原貌。能同时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时我们才能称为真正的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