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遗传不遗传

59849次浏览

糖尿病遗传不遗传?是很多患者都特别关心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一旦发现,需积极进行治疗和控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我们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很多人担心糖尿病会遗传,那么,糖尿病遗传不遗传呢?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在临床上有不同的分型,其中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

相关推荐

血糖6.2算正常吗
血糖6.2mmol/L,对于不同的情况,诊断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空腹血糖,则是不正常的血糖。所谓空腹血糖指的是停止饮食8到12小时以上的时间,所测得血糖。血糖正常值范围是3.9到6.1mmol/L之间;大于等于6.1mmol/L以上,小于7mmol/L以下称为空腹高血糖,则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IFG。如果对于孕妇来说,空腹血糖是3.9到5.1mmol/L,大于等于5.3mmol/L,则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所以,对于不同的人群,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空腹血糖为6.2mmol/L,则需要大家及时地到医院去就诊、检查,做糖耐量筛查试验,检测餐后血糖,以明确诊断是否为糖尿病。如果对于餐后血糖来说,餐后通常指的是餐后两小时,就是指的进餐第一口算起到整两个小时的时间的血糖,餐后为3.9到7.8mmol/L之间,则6.2mmol/L是正常的血糖。大于等于7.8mmol/L,小于11.1以下,称为IGT,就是糖耐量异常。大于等于11.1mmol/L,则诊断为糖尿病。所以对于想明确诊断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以明确诊断。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来进行干预。
语音时长 02:26

2021-11-05

59308次收听

01:45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系,如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生活压力较大、肥胖等,还有可能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胰腺切除、患有风湿性疾病等引起。糖尿病的患者,应积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服用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虽然二甲双胍是降糖尿病的常用药,但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维生素B12减少的不良反应。建议服用二甲双胍的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B,能够营养神经,降低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同时起到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作用。
02:30
血糖空腹7.4能恢复吗
血糖空腹的时候超过7.4mmol/L,一般来说不太容易恢复。可以通过饮食控制,通过药物、运动等可以把空腹血糖降下来。但是降下来以后,如果饮食不注意,不太运动,药又停了,血糖也会涨上去,而且糖尿病人的胰岛功能是不断地在减退的。所以有了糖尿病随着时间的延长,血糖会慢慢升高,所以说空腹血糖到了7.4mmol/L能恢复,但还是会升高上去的。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只要一过节,各种好吃的,想不胖都难。然而,对于肥胖者来说再胖下去,健康状况就令人堪忧了。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肥胖所导致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这也不是吓唬肥胖朋友们。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如何诊断自己得了糖尿病
如何诊断自己得了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对于女性来说,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呢?得了糖尿病后有哪些症状?家族中有患糖尿病的人,要小心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基因。下面听听专家的有关介绍吧。
糖尿病人吃什么水果好
所有食物都具有血糖生成指数,血糖指数生成低的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糖尿病患者可以此为依据合理选择水果。
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物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物对身体可能产生低血糖、肝肾功能损害以及骨质疏松、胃肠道不适反应等危害。一、低血糖。尤其是胰岛素、促胰岛素分泌剂等药物,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高。低血糖可致脑损伤、心脏损伤等,严重者可致脑死亡。二、肝肾功能损害。需要定期监测。三、其他损害,如噻唑烷二酮类可引起水钠潴留、骨质疏松等,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可有叫明显胃肠道反应。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16

49419次收听

糖尿病脚麻怎么治疗
糖尿病患者出现脚麻的症状,需要警惕周围神经病变。怎样采取措施保护周围神经。第1、要控制好血糖,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或延缓神经病变的进展,因此平时要监测血糖;第2、要调节好血脂,有血脂异常者,可服用他他汀药物;第3、控制好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以下;维持好体型,防止肥胖;第4、可以吃一些b族维生素作为辅酶成分;第5、规律的锻炼,如散步,慢跑,骑车,游泳,跳舞;第6、定期的筛查,每年到医院做一次评估,早发现早干预,防止其发展;第7、用抗氧化应激药物;第8、是改善微循环;第9、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戒烟。以上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减少糖尿病对于神经系统的损伤,减少出现血管的硬化、狭窄的概率,有助于缓解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语音时长 01:36

2020-03-16

57367次收听

01:45
糖尿病吃饭顺序
糖尿病的饮食不仅要均衡,还要有科学的进餐顺序。最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提出:注意用餐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蛋,最后吃主食。有研究表明,按照蔬菜、肉、主食的顺序进食,不仅能降低餐后血糖波动,长期坚持还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可长期控制血糖。先吃大量的蔬菜后,可以有效的减少主食和肉蛋等主食的摄入,既能进一步控制患者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又可以预防体重超重的问题。大多数看起来很合理的饮食习惯,却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
糖尿病的饮食从吃多少,饮食多样化,什么时间吃,怎么吃这四个方面来注意。一、吃多少,就是要控制饮食的总量,不能暴饮暴食,增加脾胃的负担。如果平时喜欢吃土豆,红薯这些含淀粉类比较高的食物的时候,要注意主食量适当的减少,另外粥类升糖指数比较高,也要少吃,而且粥类也是要进入主食量的,除非脾胃功能不太好的患者,一般还是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粥。二、饮食的种类就是吃什么,建议糖友饮食要多样化,要均衡营养,但是也要有所选择,如主食,尽量多吃粗粮,增加膳食纤维的一个摄入,水果也可以适量的吃,但水果最好吃含糖比较低的水果。另外蔬菜也是可以多吃的,蔬菜是各种颜色的蔬菜都可以吃一点绿色的,紫色的、黄色的,包括苦瓜、冬瓜、紫甘蓝、胡萝卜、西红柿,肉类尽量吃瘦肉,少吃肥肉。三、什么时间吃,主要是说晚餐要定时定量,晚餐不要吃的太晚,晚餐也不要吃得过饱。有患者喜欢吃水果,建议吃水果和酸奶这些零食,在两餐之间吃,晚餐以后,如果没有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就不要吃太多的零食,水果这些东西。四、怎么吃,建议患者是少油少盐,少吃油炸类或者是快餐食品,尤其是蔬菜,可以吃水煮的蔬菜或者是凉拌的,不要放太多的芝麻酱这些酱料。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有很多的细则,要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饮食疗法的目的主要是维持正常的体重,减轻胰岛的负担和维持整体的健康。
语音时长 02:36

2019-07-15

53060次收听

血糖高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血糖高的饮食很重要,如果食用了一些不合适的食物使血糖升高,后果无法想象。血糖高的人饮食一定要注意勿吃甜品、勿饮酒、多吃粗粮、多吃蔬菜、及时补充蛋白质等。
降糖药哪个好
现在常见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肠促胰岛素,以及一些中成药等,种类非常多。随着医学的发展,新药层出不穷,每一种药物都有其各自不同的机制,不同的适应症,但是并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把所有的血糖问题完全解决。医生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胰岛功能、糖尿病的病程、年龄、患者当时的血糖情况以及经济状况等,再根据患者的具体发病机制,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果发病机制是胰岛素缺乏,就应该胰岛素治疗为主。如果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就应该加用一些口服药,一些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所以治疗糖尿病没有最好的药物,只有适合患者的药物。
语音时长 01:48

2019-05-30

63346次收听

02:37
如何预防糖尿病
预防的时候都会提到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就是让人不得糖尿病。第二级预防,就是已经有了糖尿病,不出现并发症。临床上最常见的,尤其是到医院就诊的这些病人,就提到三级预防,就已经有并发症,我们使进展的速度减慢,这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三级预防。但实际上,我觉得一级预防的意义更大,就是使人不得糖尿病,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尤其对那些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他的家族里面有糖尿病人,因为只有他的父母是糖尿病人,他的子女显然是属于危险分子。如果是40岁以后,同时又有血压血脂的异常,体重又超重,活动量又偏小,把这一类归结于糖尿病的易感人群,或者是叫危险分子。一级预防,最主要的就是有危险因素的这些人群。通过后天的一些努力,使他不得糖尿病,这可能才是一级预防最主要的一些措施和目标。至于已经发现糖尿病以后,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使他尽量的少出现并发症,或者是出现并发症的时间更晚一些,或者是更轻一些,这可能是二级和三级预防最为主要的。
02:15
糖尿病的原因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查清,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关。发病年龄贯穿整个生命周期,最大的危害是其引发的例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