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预防与护理
肾衰竭的预防与护理需从控制基础疾病、调整生活方式、定期监测等方面综合干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糖、避免肾毒性药物、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保持适量饮水、定期检查肾功能。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肾衰竭的常见原因,长期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或血糖控制不佳会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患者需遵医嘱服用缬沙坦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物,将血压稳定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每月监测血压血糖变化,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规避肾毒性因素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等药物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管。接触重金属、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也会增加肾脏负担。使用药物前需评估肾功能,必要时调整剂量。职业暴露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定期进行尿β2微球蛋白检测。
3、优化饮食结构
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肉类。蛋白质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0.6-0.8克计算,优先选择鸡蛋清、低脂牛奶等优质蛋白。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的摄入,血磷升高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适量增加冬瓜、黄瓜等利尿蔬菜的摄入。
4、维持水平衡
每日饮水量建议1500-2000毫升,排尿量保持1000毫升以上。心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水肿情况调整饮水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深黄色提示浓缩尿需增加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肾脏负担,可每小时饮用100-150毫升温水。
5、定期肾功能评估
高危人群每3-6个月检查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出现夜尿增多、泡沫尿等早期症状时需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已有肾功能损伤者应每1-3个月复查,使用复方α-酮酸片等药物延缓进展。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肾脏结构异常。
预防肾衰竭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戒烟限酒,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冬季注意保暖避免感冒诱发肾炎,夏季防止脱水导致肾灌注不足。出现乏力、食欲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烹饪时多用蒸煮方式减少油脂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改善肾小管功能。
相关推荐
02:28
02:09
02:23
01:52
01:50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肾衰竭是怎么得的
- 2 引起肾衰竭是怎么得的
- 3 肾衰竭是如何引起的
- 4 肾衰竭什么引起的
- 5 肾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 6 怎样避免肾衰竭
- 7 什么是肾衰竭?
- 8 肾衰竭是怎么引起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