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气血不通
针灸的禁忌症主要包括皮肤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脏病、妊娠期特定穴位以及过度疲劳或饥饿状态等。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或所有情况,需在专业医师评估后进行操作。
皮肤存在局部感染或溃疡时禁止针灸,针刺可能加重感染或导致炎症扩散。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如血友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针刺后易出现皮下出血或血肿。严重心脏病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发作期,针刺刺激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孕妇禁止针刺合谷、三阴交等特定穴位,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风险。过度饥饿、疲劳或醉酒状态下进行针灸,易出现晕针反应如头晕、恶心甚至晕厥。
除上述禁忌症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需谨慎。恶性肿瘤局部禁止直接针刺,可能促进癌细胞扩散。癫痫发作频繁期不宜针灸,强刺激可能诱发发作。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减退部位需避免深刺,易造成不易察觉的损伤。精神障碍患者无法配合治疗时,存在误伤风险。婴幼儿囟门未闭合区域禁止针刺,可能损伤脑组织。
接受针灸治疗前应如实告知医师自身健康状况,包括慢性病史、用药情况以及过敏史。治疗过程中出现心慌、出汗等不适需立即告知操作者。针灸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或洗冷水澡,防止针孔感染。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具备资质的医师操作,避免在非医疗场所接受针灸治疗。针灸器具必须严格消毒,提倡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具以杜绝交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