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危害有多大呢
黄疸本身不是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表现症状,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病因。生理性黄疸通常危害较小,病理性黄疸可能提示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等严重问题,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内自行消退,通常不会造成明显损害。这类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表现为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多数通过加强喂养、适当光照即可缓解。但早产儿或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听力损伤或神经系统后遗症。
成人黄疸往往提示病理性改变。肝胆系统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管结石等导致的黄疸,常伴随皮肤瘙痒、陶土色粪便等症状,长期未治疗可能进展为肝衰竭。溶血性疾病引发的黄疸会伴随贫血、酱油色尿,严重时可致肾功能损伤。恶性肿瘤如胰头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能伴随体重骤降、腹痛,延误诊治会影响预后。
出现黄疸应及时排查病因,避免摄入加重肝脏负担的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哺乳期母亲需按需喂养新生儿促进胆红素排泄,成人患者应戒酒并避免自行用药。任何伴随发热、腹痛、意识改变的黄疸都需急诊处理。
相关推荐
01:28
03:10
01:53
02:26
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