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和肌肉酸痛的区别
肌肉拉伤和肌肉酸痛是两种不同的肌肉不适状态,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恢复时间。肌肉拉伤通常由急性外力损伤导致肌纤维撕裂,伴随明显疼痛和活动受限;肌肉酸痛多为运动后乳酸堆积或轻微肌纤维微损伤引起,表现为延迟性酸胀感。
肌肉拉伤多发生在剧烈运动或意外受伤时,如突然加速、急停或负重过大。受伤瞬间可能出现撕裂感或弹响,疼痛即刻出现且持续加重,局部可能伴随肿胀、淤青,严重时肌肉功能完全丧失。检查可见肌纤维连续性中断,需通过超声或磁共振确诊。恢复需2-8周,急性期需遵循RICE原则,后期逐步进行康复训练。
肌肉酸痛常出现在运动后12-72小时,尤其是不习惯的运动强度或离心收缩动作后。酸痛感呈弥漫性,按压肌肉有钝痛但无明确痛点,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这种生理性反应源于肌纤维微损伤和炎症介质释放,通常3-7天自行缓解。热敷、轻度拉伸和补充蛋白质可加速恢复,不会造成长期功能影响。
日常运动中需注意区分这两种情况:肌肉拉伤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24小时后可尝试加压包扎,若48小时无改善需就医排除肌腱断裂;肌肉酸痛则可继续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建议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做静态拉伸,补充含支链氨基酸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避免连续进行高强度训练。中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肌肉疼痛时,应排查代谢性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