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了怎么办
食物中毒可通过催吐、补液、禁食、药物治疗、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污染、毒素摄入、化学物质、寄生虫感染、病毒污染等原因引起。
1、催吐
在进食可疑食物后2小时内且意识清醒时,可用手指刺激舌根诱发呕吐,减少毒素吸收。但腐蚀性毒物或昏迷患者禁止催吐,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呕吐后需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补液
腹泻呕吐会导致脱水,应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可观察尿液颜色判断脱水程度,深黄色提示需加强补液。儿童可选用儿童专用补液盐。
3、禁食
急性期需暂停进食6-8小时,待呕吐缓解后从流质饮食开始尝试。首选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食品。恢复期应保持清淡饮食1-3天。
4、药物治疗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病毒性中毒以对症治疗为主,禁用抗生素。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5、就医治疗
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少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进行洗胃、导泻等处理,重症需静脉补液或住ICU监护。保留可疑食物样本便于检测病原体。
预防食物中毒需注意食材新鲜度,生熟食分开处理,食物充分加热至中心温度超过70度。定期清洁冰箱,剩菜冷藏不超过24小时。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避免食用野生蘑菇、河豚等高风险食品。出现可疑症状及时记录进食史,就医时向医生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