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该如何分期
肾衰竭通常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两种类型,其中慢性肾脏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1-5期。肾衰竭分期主要依据肾功能损伤程度、肾小球滤过率数值及临床症状进行划分。
1、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根据血肌酐升高幅度和尿量变化分为1-3期。1期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至基础值1.5-1.9倍或尿量小于0.5毫升/千克/小时持续6-12小时;2期血肌酐升高至基础值2-2.9倍或尿量小于0.5毫升/千克/小时超过12小时;3期血肌酐升高至基础值3倍以上或尿量小于0.3毫升/千克/小时持续24小时以上。急性肾损伤多由严重感染、药物毒性或血容量不足导致,需立即纠正病因并实施血液净化治疗。
2、慢性肾脏病1期
慢性肾脏病1期肾小球滤过率大于90毫升/分钟,伴有肾脏结构异常或尿检异常。此期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或影像学检查发现肾脏囊肿等结构改变。病因多为糖尿病肾病早期或高血压肾损害初期,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延缓病情进展。
3、慢性肾脏病2期
慢性肾脏病2期肾小球滤过率60-89毫升/分钟,伴随持续肾脏损伤标志物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轻度贫血等症状。常见于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8克/千克/天,配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
4、慢性肾脏病3期
慢性肾脏病3期分为3a期和3b期,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45-59毫升/分钟和30-44毫升/分钟。患者出现明显乏力、食欲减退及代谢性酸中毒,血磷开始升高。此阶段需启动低磷饮食,使用碳酸镧咀嚼片控制血磷,并补充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胶丸。
5、慢性肾脏病4-5期
慢性肾脏病4期肾小球滤过率15-29毫升/分钟,5期小于15毫升/分钟。患者出现严重水肿、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和尿毒症症状。4期需准备肾脏替代治疗,5期必须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配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纠正贫血,必要时行肾移植手术评估。
肾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和肾小球滤过率。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原则,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或太极拳。出现明显浮肿或尿量减少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晚期患者应提前进行血管通路建立准备。
相关推荐
01:55
01:44
02:34
02:31
0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