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运动原则
26206次浏览
早期肝硬化患者如果病情稳定,肝功能正常,体力较好,运动的原则是“以动为主,动中有静”可选择步行,打太极拳、慢跑、骑自行车、跳健身舞等,但运动幅度不要过大、心率较运动前增加不宜超过50%(如运动前为60次,运动后不宜超过90次),避免造成无氧代谢状态(此时气喘吁吁、心跳剧烈),运动时间不要过长,每次不超过1小时。
伴有腹水或肝炎活动较明显的肝硬化患者,运动的原则是“以静为主,静中有动”。可选择气功、散步等运动形式,运动量可适当加大。但肝硬化还是要早日治疗,目前肝硬化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是生物免疫疗法,采用分子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目标明确,对肿瘤细胞以外的正常细胞无影响,对不宜进行手术的中晚期肿瘤患者,能够明确遏制肿瘤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命。
相关推荐

做ct可以查出肝硬化吗
通过做CT可以看到肝脏的回声、病变的情况,大多数做肝脏的CT,可以帮助诊断肝硬化的表现。其实做B超也可以帮助判断是不是肝硬化,大多数的情况下,做B超就能够判断出来是不是有肝硬化的,但是有的时候受一些气体干扰的影响,这个时候可能会建议病人做CT,除了可以判断是不是有肝硬化之外,还可以帮助判断肝脏上面有没有不好的结节,CT的检查,它的分辨率是比较高的,可以帮助我们诊断。
肝硬化严重吗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肝硬化会引起血糖高吗
激素水平代谢障碍引起餐后高血糖,糖原储备低下导致空腹血糖明显低下,在肝病患者当中非常常见。如果患者在得肝病之前无糖尿病病史,考虑有可能是肝源性糖尿病,说明肝脏功能受到损害的时候,对血糖代谢有一定影响。这些调节血糖激素水平的代谢,在肝功能出现障碍时,会出现明显的的变化,所以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的波动。另外,当能量过剩时,肝脏血糖降低后,会变成肝糖原存在肝脏当中,当肝功能受到损伤时,一旦出现血糖水平下降,就会出现低血糖的反应。

肝硬化的前兆有哪些
肝硬化的前兆往往都是一些慢性的肝脏炎症,肝脏损伤这些相应的表现,会表现在患者的症状、体征、化验指标等方面。发展到终末期的肝病,在早期患者会有一些慢性肝炎的表现,如乏力、食欲不振,然后会出现一些慢性的肝病体征,如消瘦、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临床上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到终末期,若出现肝硬化的一些并发症时,如出现腹水,患者可以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若出现其他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时,患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表现;有肝性脑病并发症时,患者会出现一些神志的障碍。
肝硬化患者可并发肝性脑病
肝硬化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可隐伏数年或十余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同时还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而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早期肝硬化是不是会发生传染
肝硬化是通常情况下因为乙肝病变而导致的,不过肝硬化与乙肝是有很大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肝硬化不具有感染性,而乙肝则会感染,乙肝又是导致肝硬化的缘由,因而,因为乙肝导致的肝硬化是一定会具有传染性的,大家要注意。对于这个情况,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此时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患者是否是由病毒性肝炎转化

什么是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终末期非常常见的并发症。肝硬化患者在终末期的时候肝脏体积会缩小,就会导致门脉压力的增高。增高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肝门淋巴液的回流受阻。患者在肝硬化阶段,对于一些激素的代谢会出现障碍,出现醛固酮系统激活。肝硬化晚期患者对蛋白的代谢也会出现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蛋白血症。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了门脉压力增高,出现腹腔渗液,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腹部饱满,如果腹水进一步增多,可以有蛙状腹,体检有移动性浊音。对于大量腹水患者可能会出现脐疝表现。
肝硬化的食疗方法

肝硬化的食疗方法饮食都要求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适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要求饮食比较规律,不能激顿饱一顿的。而且不能吃的饭特别的油腻,不能吃的特别的烫或特别的凉,易造成胃肠功能的紊乱。对于肝硬化有不同的合并症患者,饮食还有特殊的要求,因为肝硬化有合并症的每一种合并症,对饮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消化道出血患者,对饮食的要求除了上的要求之外,质地的要求就格外的苛刻。像这些患者,他的饮食基本上都要吃,像半流食软食一类食物,绝对不能吃像花生米荷兰豆,质地非常坚硬食物,防止诱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还有像肝性脑病患者,是由于对蛋白质的代谢障碍引起的,把患者的蛋白质的摄入只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看,有可能高蛋白饮食就会诱发肝昏迷的发生,蛋白质的含量适当要减少。肝硬化腹水患者对盐的摄入有限制,所以肝硬化的饮食是针对不同的合并症也有单独的要求。

肝硬化会遗传吗
大部分肝硬化是由于个人习惯以及病毒感染导致的,并不会遗传,比如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均由病毒感染引起,而病毒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进行控制,并且没有经过遗传途径传给下一代;酒精肝肝硬化、药物性肝炎肝硬化,是由个人习惯导致的,父辈饮酒、吃药,不代表下一代也会饮酒吃药,所以不会出现相应的肝硬化。不过,有一种肝硬化也存在遗传倾向,遗传代谢性疾病引发的肝硬化。这种肝硬化主要是父辈给下一代遗传了代谢性疾病,这种疾病直接造成肝硬化的发生。总之,肝硬化一定是从慢性肝炎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相应致病因素不会出现肝硬化,大多数不会遗传,只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引发的肝硬化具有遗传倾向。
肝硬化怎么检查
什么是肝硬化增生结节

肝硬化它的病理特征,就是肝脏弥漫性的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还有再生结节的形成,这是它典型的病理的特点。肝硬化的病理特点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就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肝细胞的损害,造成肝细胞损害,机体有自我修复的功能。修复有时异常的修复就会出现一些纤维组织增生,出现假小叶,在假小叶的基础上形成了再生的结节。反复的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炎症导致的纤维组织增生,象肝细胞的结节样再生,它们包裹起来,使得肝脏正常的小叶结构就被破坏掉了,它的血液循环途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在临床上会发现肝脏的形态会改变,有的就是肝脏整体变小、变硬,这个里会有一些结节形成,就会导致出现一些结节性的肝硬化。这个结节也会有一些大结节小结节或是混合性的结节,这个里的再生结节。因为肝脏的异常增生,随着一些病程的进展,有一部分会出现肝癌改变,也就是肝脏再生结节是认为是肝癌的癌前病变。肝硬化患者的观察过程中,应该关注除了硬化整体改变、肝功能改变、病毒改变,特别要关注肝脏内是否有再生的结节,结节上的肿物出现,要进行一些肿瘤标记物的检查,做一些增强的扫描,来判断是否出现了一些癌变的这种可能性。如果出现癌变,应该及早进行外科的治疗。
丙肝肝硬化患者如何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脏失代偿和肝癌的风险较高,只要没有治疗的禁忌证应该立即治疗。但是,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大多年龄较大,感染丙肝病毒的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其抗病毒的疗效低于肝纤维化较轻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