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外科
首页上一页45678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喉咙只有左半边疼可能与单侧扁桃体炎、咽喉炎、局部黏膜损伤、茎突过长综合征或神经痛有关。常见原因主要有单侧扁桃体炎、咽喉局部刺激、茎突过长综合征、咽喉部肿瘤、舌咽神经痛等。
1、单侧扁桃体炎
单侧扁桃体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患侧扁桃体红肿、吞咽疼痛,可能伴随发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颗粒或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同时可配合淡盐水漱口缓解症状。家长需注意患儿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2、咽喉局部刺激
左侧咽喉受鱼刺等异物划伤、过热饮食烫伤或化学气体刺激时,可能导致单侧疼痛。需及时清除异物,避免进食过硬过烫食物。若黏膜损伤合并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西瓜霜含片、西地碘含片局部消炎,必要时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
3、茎突过长综合征
茎突骨质异常增生可能压迫左侧咽喉神经,表现为转头时加重的单侧咽痛,可通过CT确诊。轻度症状可尝试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严重者需手术截短茎突。日常应避免突然转头动作,睡眠时选择合适枕头高度。
4、咽喉部肿瘤
左侧喉癌、下咽癌等占位性病变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单侧咽痛,伴随声音嘶哑或痰中带血。需通过喉镜及病理检查确诊,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顺铂注射液等化疗方案。长期吸烟饮酒者出现不明原因单侧咽痛应尽早就诊。
5、舌咽神经痛
左侧舌咽神经受血管压迫或炎症刺激时,可能引发阵发性刀割样疼痛,触发点常在扁桃体区。确诊后可采用卡马西平片控制神经痛,无效者可考虑显微血管减压术。发作期间建议食用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触碰疼痛区域。
单侧喉咙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呼吸困难、颈部肿块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日常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干燥空气刺激;戒烟限酒,减少辛辣食物摄入;用嗓过度者注意声带休息,可适当含服薄荷喉片缓解不适。
眼睛后巩膜葡萄肿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后巩膜葡萄肿可能与高度近视、巩膜变薄、眼压升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
1、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羟苯磺酸钙胶囊、银杏叶提取物片等,有助于缓解局部缺血。若合并炎症反应,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氟米龙滴眼液。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眼压和眼底变化。
2、激光治疗
针对局限性后巩膜葡萄肿可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通过诱导瘢痕形成加固薄弱区。对于合并视网膜裂孔者,需紧急行激光封闭治疗。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复查。
3、后巩膜加固术
通过植入异体巩膜或人工材料加强后极部巩膜强度,适用于进展性病例。手术可阻止病变扩大但无法逆转已形成的葡萄肿。术后需长期避免重体力劳动。
4、玻璃体切割术
当合并严重玻璃体牵引或视网膜脱离时,需联合玻璃体切除及气体/硅油填充。术中可能需联合眼内激光或冷冻治疗。术后需保持特殊体位促进视网膜复位。
5、日常防护
控制近视进展是关键,建议每半年进行散瞳验光并更换合适度数眼镜。避免跳水、举重等可能引起眼压波动的活动。日常可补充含叶黄素的深色蔬菜及蓝莓等护眼食物。
高度近视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眼底检查,出现闪光感或视野缺损需立即就诊。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室内光线应均匀柔和,避免关灯玩手机等行为加重眼疲劳。
有囊性回声不一定是着床的表现,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或妇科疾病引起。囊性回声常见于黄体囊肿、卵泡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需结合血HCG检测判断是否妊娠。
超声检查发现囊性回声时,若处于排卵期或月经周期后半段,可能与黄体形成有关。黄体是排卵后卵泡塌陷形成的暂时性结构,通常直径小于3厘米,内部呈无回声或低回声,部分可伴少量出血。这种生理性囊肿无须特殊处理,1-3个月经周期后可自行消退。若囊性回声出现在早孕期,需观察是否伴随妊娠囊、卵黄囊等典型妊娠标志,单纯囊性回声不能确诊着床。
病理性囊性回声多表现为体积较大、囊壁增厚或伴有分隔。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常呈现密集点状回声,囊液黏稠;输卵管积水多为腊肠形无回声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则囊壁薄而光滑。这些病变可能引起下腹坠痛、月经异常等症状,需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查或腹腔镜进一步鉴别。若囊性回声持续存在或增大,需警惕卵巢肿瘤可能。
建议出现囊性回声时完善血清HCG检测,明确是否妊娠。非妊娠女性应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囊肿变化。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扭转,保持外阴清洁减少感染风险。若伴随剧烈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异位妊娠或囊肿破裂等急症。
荨麻疹可能由遗传因素、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因素、物理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中药调理、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荨麻疹与遗传易感性有关,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的人群发病概率较高。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日常需注意记录过敏史,避免已知过敏原接触,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遗传性荨麻疹的治疗以对症控制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
2、食物过敏
海鲜、坚果、鸡蛋等食物可能引发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患者进食后数分钟至两小时内会出现皮肤红斑、风团伴剧烈瘙痒,严重时可伴有喉头水肿。治疗需立即停止可疑食物摄入,急性期可服用依巴斯汀片、咪唑斯汀缓释片或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3、药物反应
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通过免疫或非免疫机制诱发荨麻疹。症状多在用药后迅速出现,表现为全身性风团、血管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发生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严重者需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苯海拉明注射液进行紧急处理,慢性病例可选用奥洛他定片维持治疗。
4、感染因素
细菌、病毒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炎症介质,诱发或加重荨麻疹。患者常伴有发热、咽痛等感染症状,皮肤风团持续时间可能超过24小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伐昔洛韦颗粒等抗感染药物,同时配合枸地氯雷他定胶囊控制荨麻疹症状。
5、物理刺激
冷热刺激、摩擦压力等物理因素可直接激活皮肤肥大细胞。寒冷性荨麻疹患者接触冷水后会出现局部风团,人工性荨麻疹患者搔抓后皮肤呈现线状隆起。这类患者应避免相应物理刺激,症状发作时可口服非索非那定片或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病例需进行光疗等物理脱敏治疗。
荨麻疹患者日常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过热环境刺激皮肤。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食物及已知过敏原摄入。建议记录每日饮食、接触物与症状关系,有助于识别诱发因素。急性发作期间可冷敷患处缓解瘙痒,反复发作或伴有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白色糠疹一般无须特殊检查,通常通过视诊结合病史即可确诊。若皮损不典型或伴随其他症状,可能需进行真菌镜检、伍德灯检查、皮肤镜检查、皮肤活检等辅助检查。
白色糠疹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面部,表现为边界模糊的浅色斑片,表面可能有细碎鳞屑。典型皮损通过医生肉眼观察即可诊断,尤其当患者有特应性皮炎病史或日晒后症状加重时。真菌镜检可排除花斑癣等真菌感染,通过刮取皮屑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菌丝或孢子。伍德灯检查有助于鉴别白癜风,白色糠疹在伍德灯下呈灰白色荧光而非亮白色。皮肤镜检查能观察皮损细微结构,可见轻度角化过度和毛细血管扩张。极少数长期不愈或皮损异常的病例需皮肤活检,病理显示海绵水肿和角化不全可确诊。
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清洁患处,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外出时做好物理防晒,减少紫外线刺激。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若皮损持续扩散或伴随明显瘙痒,应及时复诊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