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骨关节科 > 骨科学 > 股骨头坏死
首页上一页678910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想检查生育能力可通过妇科检查、精液分析、激素检测、超声检查、输卵管造影等方式评估。女性需关注卵巢功能与输卵管通畅性,男性需检测精子质量,必要时需双方共同参与检查。
1、妇科检查
女性需进行妇科触诊与阴道分泌物检测,评估生殖器官结构是否正常。通过宫颈涂片筛查感染或病变,结合双合诊检查子宫位置、大小及附件区有无包块。若存在阴道炎、宫颈糜烂等疾病可能影响受孕概率,需先治疗基础疾病。
2、精液分析
男性需禁欲3-7天后进行精液常规检查,评估精子浓度、活力及形态。少精症、弱精症或畸形精子症可能降低自然受孕概率。精液pH值异常或液化时间延长可能提示前列腺或精囊问题,需进一步排查生殖系统炎症。
3、激素检测
女性需在月经周期第2-5天抽血检测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等,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睾酮升高、LH/FSH比值异常。男性可检测睾酮水平,低下可能影响精子生成。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会干扰生育能力。
4、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观察女性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发育情况及是否存在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占位病变可能阻碍胚胎着床。男性阴囊超声能检测精索静脉曲张、睾丸微石症等影响精子生成的器质性疾病。
5、输卵管造影
通过X线造影剂显影评估输卵管通畅度,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盆腔粘连、既往宫腔操作史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输卵管功能障碍。检查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
备孕期间建议双方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女性可补充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男性适当增加锌、硒摄入有助于精子质量提升。若检查发现异常,需遵医嘱进行药物调理或辅助生殖技术干预,避免自行服用促排卵药物。
长黑色素斑可能与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皮肤炎症反应、药物因素等原因有关。黑色素斑通常表现为皮肤局部颜色加深,呈褐色或黑色斑块,边界清晰或模糊,常见于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
1、遗传因素
部分黑色素斑与家族遗传有关,如雀斑等。这类色素斑多自幼出现,随年龄增长可能加深或增多。遗传性色素斑通常无须特殊治疗,日常需加强防晒,避免紫外线刺激加重色素沉着。若影响美观,可考虑激光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方案。
2、紫外线照射
长期暴露于阳光下,紫外线会刺激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黑色素过度生成并沉积。此类色素斑多见于长期户外工作者或防晒不足者。预防关键在于严格防晒,使用广谱防晒霜并配合物理遮挡。已形成的色斑可遵医嘱使用氢醌乳膏、维A酸乳膏等外用药物改善。
3、内分泌失调
妊娠、口服避孕药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情况可能引起雌激素水平变化,诱发黄褐斑。这类色斑多对称分布于颧骨、前额,颜色深浅与激素波动相关。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调节内分泌,同时可配合氨甲环酸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口服药物辅助改善。
4、皮肤炎症反应
痤疮、湿疹等皮肤炎症消退后,局部常遗留炎症后色素沉着。此类色斑与皮肤损伤后修复过程中黑色素代谢异常有关。预防需及时治疗原发皮肤病,避免搔抓刺激。已形成的色斑可外用维生素E乳膏或传明酸精华液,配合果酸换肤促进代谢。
5、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氯丙嗪、四环素类抗生素等光敏性药物,可能诱发药物性色素沉着。这类色斑多呈青灰色,停药后可能缓慢消退。用药期间需加强防晒,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顽固性药物斑可尝试调Q激光治疗,但需评估药物代谢情况。
日常应注意防晒,使用SPF30以上广谱防晒霜,每2-3小时补涂一次。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选择含维生素C、烟酰胺等成分的护肤品有助于淡化色斑。保持规律作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猕猴桃、西蓝花等。若色斑短期内迅速增大、颜色不均或伴随出血,应及时就医排除恶性病变可能。
卵巢囊肿可能会影响月经不正常,具体与囊肿类型、大小及是否伴随激素分泌异常有关。功能性囊肿如黄体囊肿可能引起月经周期紊乱,而病理性囊肿如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常导致经量增多或痛经。
功能性卵巢囊肿多与排卵异常相关,可能造成月经推迟、经期延长或经量变化。这类囊肿通常体积较小,部分可随月经周期自然消退。黄体囊肿因孕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月经淋漓不尽,滤泡囊肿则可能因雌激素波动诱发月经提前。超声检查可明确囊肿性质,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观察变化。
病理性卵巢囊肿对月经影响更为显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会直接破坏卵巢组织,引发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经量增多,部分患者出现非经期出血。囊实性肿瘤如畸胎瘤若压迫正常卵巢组织,可能干扰激素分泌导致闭经。直径超过5厘米的囊肿无论性质如何,均可能通过机械性压迫影响卵巢功能,需手术干预。恶性肿瘤除月经异常外,常伴有消瘦、腹水等全身症状。
建议出现月经周期改变、经量异常或持续腹痛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激素六项检查。日常避免高雌激素食物摄入,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直径小于5厘米的无症状囊肿可每3-6个月复查,若持续存在或增大需考虑腹腔镜手术。绝经后新发卵巢囊肿无论大小均应积极处理,以排除恶性病变风险。
眼角膜薄一般可以治疗,具体方式需根据病因及严重程度决定。角膜薄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圆锥角膜、角膜溃疡愈合后变薄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佩戴硬性角膜接触镜、角膜交联术、板层角膜移植术等方式干预。
角膜薄若由圆锥角膜引起,早期表现为视力波动和散光加重,可通过角膜地形图确诊。治疗上采用角膜胶原交联术增强角膜强度,配合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角膜交联术通过紫外线激活核黄素,促使胶原纤维形成新连接,阻止角膜进一步变薄。术后需避免揉眼并定期复查角膜厚度变化。
因角膜溃疡或外伤导致的局限性变薄,若未穿透角膜全层,可采用羊膜移植覆盖创面促进修复。羊膜含有生长因子和抗炎成分,能抑制基质溶解并加速上皮再生。对于角膜中央区严重变薄接近穿孔者,需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替换病变基质层,保留患者自身内皮细胞降低排斥风险。术后需长期使用环孢素滴眼液预防免疫反应。
先天性角膜薄常伴随角膜直径增大或扁平,若无明显视力障碍可暂观察。出现不规则散光时需定制特殊设计的巩膜镜改善视觉质量。所有角膜薄患者均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日常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保持眼表湿润,每半年通过角膜测厚仪监测厚度变化。突然出现眼红眼痛需警惕角膜穿孔,应立即就医处理。
子宫腺肌症手术后存在一定概率复发,但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复发概率与手术方式、病灶清除程度、术后药物干预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
子宫腺肌症病灶清除不彻底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病灶切除范围不足或存在微小病灶残留时,残留的子宫内膜组织可能继续生长。保守性手术如病灶切除术复发概率较高,全子宫切除术可彻底避免复发但仅适用于无生育需求者。术后未遵医嘱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药物抑制雌激素水平,可能加速病灶再生。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激素水平异常者复发风险更高。
术后规范使用药物可有效控制复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通过暂时降低雌激素水平抑制病灶活性,建议连续使用3-6个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持续释放孕激素抑制内膜增生,放置时间可达5年。口服避孕药通过调节激素周期减少内膜刺激,需长期规律服用。中药如桂枝茯苓胶囊可辅助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需配合西药使用。术后定期超声监测和CA125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迹象。
建议术后保持低雌激素饮食,限制豆制品及高脂肪食物摄入。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可调节内分泌,每周坚持3-5次。避免经期剧烈运动及宫腔操作,严格避孕以减少激素波动。出现进行性痛经或经量增多需及时复查。合并贫血者需补充铁剂和优质蛋白,维持适度体重有助于激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