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中医内科 > 中医科 > 肝血虚证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斑秃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局部注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斑秃通常与遗传、免疫异常、精神压力、内分泌失调、感染等因素有关。
斑秃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米诺地尔酊、复方甘草酸苷片、卤米松乳膏等药物。米诺地尔酊能刺激毛囊生长,复方甘草酸苷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卤米松乳膏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药物治疗需长期坚持,可能出现头皮刺激、多毛症等副作用。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准分子激光等物理疗法可促进毛囊再生。物理治疗通过调节局部免疫反应改善脱发,适合面积较大的斑秃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红斑等反应,需做好皮肤防护。
中医认为斑秃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有关,可选用七宝美髯丹、养血生发胶囊等中成药。配合针灸选取百会、风池等穴位,或采用梅花针叩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中医治疗周期较长,需辨证施治。
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适用于顽固性斑秃,常用曲安奈德注射液。注射可直接作用于毛囊周围,抑制免疫反应。可能出现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副作用,需严格控制注射剂量和频率。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永久性斑秃,可考虑毛发移植术。手术将健康毛囊移植至脱发区,需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术后可能出现感染、瘢痕等问题,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
斑秃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B族及锌元素,适量食用黑芝麻、核桃等食物。避免频繁染烫头发,选择温和洗发产品。外出时做好头皮防晒,冬季注意头部保暖。建议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切勿自行增减药物。
婴儿上火可能会引起鼻塞,但鼻塞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导致。婴儿上火通常表现为眼屎增多、大便干燥、口舌生疮等症状,鼻塞可能与鼻腔黏膜干燥或分泌物增多有关。若鼻塞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病因。
婴儿上火时,体内水分不足可能导致鼻腔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堵塞鼻腔,引发短暂性鼻塞。这种情况通常伴随喂养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衣物过厚等诱因,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增加饮水量、保持室内湿度改善。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上火症状。
若鼻塞伴随黄绿色脓涕、咳嗽或反复发热,可能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如急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这类情况需由医生评估后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清洁鼻腔,或遵医嘱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药物。早产儿或免疫力低下的婴儿出现鼻塞时,更需警惕细菌感染风险。
保持婴儿居住环境湿度在50%-60%,避免接触二手烟、尘螨等刺激物。哺乳期母亲可适量食用梨、白萝卜等清热食物,人工喂养的婴儿需按比例调配奶粉。若鼻塞影响睡眠或进食超过3天,或出现张口呼吸、拒奶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
眼外肌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复视、斜视、眼球运动受限、代偿性头位及视疲劳。眼外肌功能障碍可能与神经麻痹、肌肉病变、外伤或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临床检查明确病因。
复视是眼外肌功能障碍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影像。当某条眼外肌功能异常时,双眼无法协同运动,导致视网膜成像位置偏离黄斑中心凹。复视可分为水平复视和垂直复视,水平复视多见于内直肌或外直肌麻痹,垂直复视常由上直肌、下直肌或斜肌功能障碍引起。患者可能通过闭上一只眼或倾斜头部来缓解症状。
斜视指双眼视轴不平行,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眼外肌功能障碍导致的斜视多为非共同性斜视,表现为眼球偏斜方向固定且各方向注视时斜视角度不一致。斜视可能伴随眼球运动受限,如外直肌麻痹时眼球外转受限,内直肌麻痹时眼球内转受限。长期斜视可能导致弱视或双眼视觉功能异常。
眼球运动受限表现为眼球无法向特定方向充分转动。根据受累肌肉不同,受限方向各异:上直肌功能障碍导致眼球上转受限,下直肌功能障碍导致眼球下转受限,斜肌功能障碍影响眼球旋转运动。受限程度可从轻度活动不足到完全不能运动,严重时可能出现眼球固定。眼球运动受限常伴随复视和代偿性头位。
代偿性头位是患者为减轻复视而采取的头部姿势调整。如上斜肌麻痹时,患者可能将头部向健侧倾斜;外直肌麻痹时,可能将面部转向麻痹侧。这种适应性改变有助于减少双眼视轴分离,但长期维持异常头位可能导致颈部肌肉劳损或脊柱侧弯。儿童患者可能出现面部发育不对称。
视疲劳表现为眼部酸胀、干涩、畏光或头痛,多在长时间用眼后加重。眼外肌功能障碍患者因需持续调节眼球位置以维持双眼单视,容易导致眼肌过度紧张。视疲劳程度与功能障碍严重性相关,可能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部分患者伴随眩晕、恶心等全身症状,尤其在阅读或驾驶时症状明显。
眼外肌功能障碍患者应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可进行眼球运动训练,如跟随移动物体练习各方向注视。饮食上注意补充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优质蛋白,有助于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导致不可逆视觉损害。
六个月宝宝检查不缺钙通常无须额外补钙。钙摄入过量可能导致便秘、肾结石等不良反应,盲目补钙可能干扰铁、锌等矿物质吸收。
母乳或配方奶是六个月宝宝钙的主要来源,母乳含钙量虽低于配方奶但吸收率较高。每日600-800毫升奶量可满足钙需求,辅食添加后可从西蓝花、豆腐等食物获取少量钙。维生素D缺乏是影响钙吸收的关键因素,每日需补充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促进钙利用。生长发育正常、奶量充足的宝宝即使出现枕秃、夜醒等非特异性表现也不代表缺钙。骨密度检测在婴幼儿中参考价值有限,血钙水平不能准确反映骨骼钙储备。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长期腹泻患儿可能出现钙吸收障碍,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钙摄入。使用特殊配方奶粉或存在严重湿疹需严格忌口的宝宝,应通过膳食评估判断是否缺钙。某些利尿剂或抗癫痫药物可能增加钙流失,合并用药时需监测钙水平。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慢性肾病患儿可能出现钙代谢异常,需专科随访。
家长应定期监测宝宝体重、身长增长曲线,记录每日奶量和辅食种类。避免给六个月宝宝食用钙片、钙剂等补充剂,乳制品摄入过量可能影响铁吸收导致贫血。若出现方颅、肋骨串珠等佝偻病体征,或运动发育明显落后,需就医排查病理性缺钙而非自行补钙。
治角膜炎的眼药水通常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结膜炎。角膜炎和结膜炎的病因、病变部位及治疗原则存在差异,需针对性用药。
角膜炎多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角膜引起,常用药物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主要针对角膜深层感染。结膜炎则累及结膜组织,常见病原体与角膜炎不同,典型用药如妥布霉素滴眼液、色甘酸钠滴眼液等侧重抗过敏或表浅抗感染。两类疾病虽均表现为眼部红肿疼痛,但药物渗透性和作用靶点差异显著,混用可能延误病情或加重刺激。
极少数广谱抗感染眼药水如氟米龙滴眼液可能对特定类型的角膜炎和细菌性结膜炎均有效,但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自行交叉用药可能导致药物敏感性下降或掩盖真实病情,尤其真菌性角膜炎若误用激素类眼药水会加速感染扩散。
出现眼表炎症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选择眼药水。日常需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揉眼和共用毛巾,游泳时佩戴护目镜可降低感染风险。若需同时治疗角膜炎与结膜炎,医生会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开具复合制剂或联合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