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呼吸内科 > 内科 > 肺水肿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耳石症可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常用方法有Epley复位法、Semont复位法、Brandt-Daroff训练法、Gufoni复位法、Barbecue翻滚法等。耳石症通常由头部外伤、内耳供血不足、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突发性旋转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Epley复位法适用于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取坐位,头部向患侧转45度,快速躺下使头部悬垂于床沿外展20度,保持1分钟后将头部向健侧转90度,再整体向健侧翻身至俯卧位,最后缓慢坐起。该方法通过重力作用使耳石颗粒从半规管回到椭圆囊。操作需由专业人员进行,复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
Semont复位法对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效果显著。患者从坐位快速侧卧向健侧,头部向上转45度,保持30秒后迅速摆动至对侧卧位,头部方向不变但面部朝下,再缓慢坐起。该手法利用惯性力带动耳石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眩晕加重。每日重复2-3次,连续治疗3天。
Brandt-Daroff训练法可作为家庭辅助治疗。患者从坐位快速侧卧向一侧,保持30秒后坐起,再换另一侧重复。每侧练习5-10次,每日进行3组。该方法通过反复刺激促进耳石吸收,但起效较慢需坚持2-3周。适合不能耐受诊所复位或复发性耳石症患者。
Gufoni复位法主要用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先向健侧侧卧,头部保持中立位,随后快速将头部向下转45度并维持1分钟,最后缓慢坐起。该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头部旋转改变耳石运动轨迹,操作时需配合眼震观察。部分患者需重复2-3次才能完全复位。
Barbecue翻滚法适用于难治性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平卧位,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每90度翻滚一次,全程保持头部与身体同步旋转360度。每次体位维持30-60秒,全程需专业人员监测眼震变化。该方法通过连续体位改变使耳石沿半规管全长移动,术后需佩戴颈托固定24小时。
耳石症复位后应避免突然转头、弯腰等动作,睡眠时垫高床头30度。日常可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改善内耳代谢,眩晕发作期间保持环境安静减少视觉刺激。若复位后仍有持续性眩晕或听力下降,需排除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疾病,及时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和听力测试。复位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尝试高难度手法。
适合新生儿吃的钙主要有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乳酸钙颗粒、醋酸钙颗粒、枸橼酸钙颗粒等。新生儿补钙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或不当补充。
碳酸钙颗粒含钙量较高,适合钙需求较大的新生儿。该药物可能用于预防或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低钙血症等。服用时需注意可能引起胃肠不适,建议随餐服用以减少刺激。家长需观察新生儿是否有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
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口感较好,适合新生儿服用。该药物常用于治疗钙缺乏引起的抽搐、手足搐搦等症状。其吸收率较高,但需避免与含草酸的食物同服。家长需严格按照医嘱控制剂量,防止高钙血症。
乳酸钙颗粒对胃肠刺激较小,适合消化功能较弱的新生儿。该药物可用于预防早产儿、低体重儿的钙缺乏问题。溶解后可加入奶液中服用,但需注意避免与铁剂同时使用。家长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
醋酸钙颗粒含钙量适中,适合肾功能尚未完善的新生儿。该药物可能用于合并慢性肾脏病患儿的钙磷代谢调节。服用时需分次给药以提高吸收率。家长需注意观察是否有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
枸橼酸钙颗粒生物利用度较高,适合吸收功能较差的新生儿。该药物可用于预防母乳喂养儿的钙缺乏,尤其适合胃酸分泌不足的婴儿。其溶解性好,但需避免与铝制剂同服。家长需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吸收。
新生儿补钙应在医生评估后实施,家长不可自行给药。母乳喂养儿可通过母亲饮食增加钙摄入,配方奶喂养儿需按标准冲调。日常可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需避免直射阳光。若发现惊跳反射增多、睡眠不安等缺钙表现,应及时就医而非自行补钙。补钙期间需定期复查血钙、尿钙及骨碱性磷酸酶等指标,防止补钙过量影响生长发育。
宝宝感冒后嗓子哑了可通过多喝水、保持空气湿润、调整饮食、使用药物、雾化治疗等方式缓解。感冒后嗓子哑通常由声带水肿、咽喉炎症、过敏反应、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适量增加温水摄入有助于稀释咽喉部分泌物,缓解声带干燥和刺激。避免饮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水温控制在40℃左右较为适宜。家长可少量多次喂水,每次10-20毫升,每日总量根据年龄调整。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增加哺乳频率。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可减轻呼吸道黏膜干燥。若无加湿器可在房间放置水盆或湿毛巾。避免空调直吹,定时开窗通风。注意加湿器需每日换水清洁,防止滋生细菌。
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避免辛辣刺激及坚硬食物。可适量食用蜂蜜水,1岁以下婴儿禁用。梨汁、白萝卜汤等具有润喉作用,但需确保食材新鲜卫生。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
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用小儿咽扁颗粒、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症状。过敏性喉炎需配合氯雷他定糖浆。所有药物使用前需明确病因,严格按说明书剂量服用。
对于严重声带水肿可进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每日1-2次。雾化后需清洁面部并漱口,婴幼儿需家长协助拍背排痰。家庭雾化器使用后应及时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若症状持续3天无改善或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呼吸频率及进食情况。保持30°半卧位有助于呼吸通畅,夜间可适当抬高枕头。避免接触二手烟及粉尘刺激。若伴随发热超过38.5℃或出现犬吠样咳嗽、喘鸣音,提示急性喉炎可能,须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应减少哭闹和大声说话,给予声带休息时间。
点状角膜炎症状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层出现散在点状缺损,常伴有畏光、流泪、异物感等不适。点状角膜炎可能由感染、干眼症、紫外线损伤、药物刺激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裂隙灯检查确诊。
患者对光线敏感,在明亮环境下出现明显不适甚至疼痛。这与角膜上皮神经末梢暴露有关,常见于病毒感染或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可遵医嘱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修复,或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刺激。
反射性泪液分泌增多是角膜防御机制的表现,多伴随眼部刺痛感。细菌性角膜炎或化学伤早期易出现该症状。需避免揉眼,可短期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控制感染,配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修复。
患者常描述为"眼里有沙子",由上皮缺损处刺激结膜引起。干燥综合征或维生素A缺乏者症状更显著。建议使用聚乙烯醇滴眼液润滑,严重时需用氟米龙滴眼液控制炎症。
角膜表面不平导致光线散射,常见于病变累及瞳孔区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或长期激素使用患者需警惕。可选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抗病毒,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保护角膜。
疼痛引发的保护性闭眼反应,在过敏性角膜炎中较典型。需停用致敏物质,使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抗过敏,配合贝复舒眼用凝胶修复损伤。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环境湿度,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欧米伽3脂肪酸,如胡萝卜、深绿色蔬菜及深海鱼类。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眼部分泌物增多,须及时就诊排查真菌性角膜炎等严重情况,切勿自行长期使用含激素眼药水。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可通过生活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可能与先天性输尿管发育异常、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尿异常、反复发热等症状。
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家长需帮助患儿养成定时排尿习惯,避免憋尿,每次排尿后保持坐姿数分钟以减少残余尿。适当增加饮水量稀释尿液,但睡前2小时需限制液体摄入以防夜尿增多。
对于排尿功能障碍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清洁间歇导尿。家长需接受专业培训,使用一次性导尿管每日导尿3-4次,导尿前后严格消毒双手及尿道口。导尿时选择合适尺寸的儿童专用导尿管,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遵医嘱使用低剂量抗生素预防尿路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呋喃妥因肠溶片等。用药期间定期复查尿常规,观察有无药物过敏反应。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完成规定疗程。
通过生物反馈疗法改善膀胱功能,使用儿童专用尿流动力学检测仪监测排尿模式。家长需记录患儿排尿日记,包括每次排尿时间、尿量及伴随症状。配合盆底肌训练,指导患儿收缩肛门肌肉5秒后放松,每日重复进行10-15组。
重度反流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通过腹腔镜或开放手术重建输尿管开口抗反流机制。术后留置导尿管1-2周,定期进行超声复查。其他术式包括输尿管旁注射Deflux凝胶、膀胱颈悬吊术等,具体方案由泌尿外科医生评估决定。
日常需维持清淡饮食,限制高盐及辛辣食物摄入。选择棉质透气内衣并及时更换,避免长时间穿戴纸尿裤。适当进行游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但需避免剧烈跑跳。每3-6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及尿动力学检查,监测肾功能变化。出现尿频尿急加重或持续发热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