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呼吸内科 > 内科 > 呼吸性酸中毒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4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青少年可以适量饮用婴儿奶粉,但长期依赖可能带来营养失衡风险。婴儿奶粉主要针对0-12个月婴幼儿设计,其蛋白质、矿物质等成分比例与青少年需求存在差异。
婴儿奶粉通常强化了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如乳铁蛋白、核苷酸等,青少年短期饮用可能补充部分营养缺口。部分乳糖不耐受的青少年选择低乳糖配方的婴儿奶粉,可能减轻胃肠不适。婴儿奶粉经过严格灭菌处理,安全性较高,适合体质较弱者临时替代普通乳制品。
长期单一饮用婴儿奶粉可能导致青少年营养摄入不均衡。婴儿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低于普通牛奶,铁、钙等矿物质比例也偏低,无法满足青春期骨骼快速生长需求。高含量的乳糖可能增加龋齿风险,部分添加的植物油可能引发痤疮加重。婴儿奶粉缺乏青少年所需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成分,过量饮用可能影响正常饮食结构。
建议青少年以均衡膳食为主,可将婴儿奶粉作为特殊时期的营养补充。日常应优先选择巴氏杀菌乳、发酵乳等适合年龄段的乳制品,搭配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及优质蛋白食物。若存在乳制品过敏或消化吸收障碍,应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调整饮食方案。
肠炎能否自行恢复需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判断,部分轻症肠炎可能自行恢复,但严重或慢性肠炎通常需要医疗干预。
由病毒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的急性肠炎,症状较轻时可能自行恢复。患者可能出现短暂腹泻、腹痛或恶心,病程通常持续1-5天。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汤、馒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适当休息,减少胃肠负担,多数情况下身体免疫系统可清除病原体。观察症状变化,若持续超过3天无改善需警惕病情进展。
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或炎症性肠病导致的肠炎通常无法自行恢复。细菌性肠炎多伴随发热、脓血便,需抗生素治疗如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等药物控制感染。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疾病会引起反复腹痛、体重下降,需要长期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等药物维持治疗。忽视治疗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或肠穿孔等并发症。存在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出现病情恶化。
肠炎患者应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止泻药物可能掩盖病情。记录排便频率、性状和伴随症状有助于医生判断。恢复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优先选择蒸煮烹饪方式。若腹泻导致皮肤刺激,便后可用温水清洁并涂抹护臀霜。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或便血等危重表现时须立即就医。
五个月男宝宝咳嗽厉害可通过保持环境湿润、调整喂养姿势、拍背排痰、遵医嘱雾化治疗、使用止咳化痰药物等方式缓解。咳嗽通常由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冷空气刺激、异物吸入等原因引起。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空调或暖气直吹,防止干燥空气刺激黏膜。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减少病原体浓度。若宝宝伴有鼻塞,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洁鼻腔。
喂奶时抬高宝宝头部15-30度,喂奶后竖抱拍嗝20分钟。少量多次喂养,单次奶量减少10-20毫升。避免刚进食后立即平躺,可降低胃食管反流概率。母乳喂养的母亲需忌口辛辣刺激食物。
家长手掌呈空心状,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背部,每次5-10分钟,每日3-4次。最佳时机为喂奶前1小时或雾化治疗后。拍背力度以宝宝不抗拒为宜,可配合体位引流,将宝宝头低脚高置于家长大腿上。
医生可能开具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等药物。雾化器面罩需紧贴面部,单次雾化时间8-10分钟。雾化后清洁面部并漱口,婴幼儿可用棉签蘸水擦拭口腔。每日雾化2-3次,疗程3-5天。
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颗粒,过敏因素引起可用氯雷他定糖浆,痰液黏稠适用氨溴索口服溶液。禁止自行使用中枢性镇咳药,避免抑制咳嗽反射。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记录咳嗽次数及痰液性状。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等刺激物,衣物选择纯棉材质。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拒奶或精神萎靡,应立即就医。哺乳期母亲应饮食清淡,保证充足液体摄入。恢复期可适当增加维生素A含量高的辅食如南瓜泥,促进呼吸道黏膜修复。
心脏上长瘤的生存时间与肿瘤性质、治疗时机及个体差异有关,良性肿瘤经规范治疗通常不影响自然寿命,恶性肿瘤生存期可从数月到数年不等。
心脏肿瘤分为原发性与转移性两类,原发性心脏肿瘤中约75%为良性,以心脏黏液瘤最常见,手术完整切除后五年生存率较高,多数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恶性肿瘤如血管肉瘤或间皮瘤进展较快,未治疗者中位生存期约6-12个月,接受综合治疗可能延长至1-3年。转移性心脏肿瘤预后取决于原发癌控制情况,生存期通常短于原发性恶性肿瘤。年龄、心肺功能、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等因素均会影响生存预期,早期确诊并接受心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心脏肿瘤患者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与增强CT,监测肿瘤复发迹象。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减轻心脏负荷,控制钠盐摄入预防水肿,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建议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营养不良者可补充优质蛋白与维生素B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