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肛肠科 > 外科 > 肛裂
肛裂患者主要恐惧排便疼痛、伤口感染、复发及慢性化发展。常见担忧包括排便时撕裂痛、出血加重、愈合延迟以及生活质量下降。
肛裂最直接的恐惧源于排便时肛门括约肌痉挛引发...
首页上一页12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婴儿得了麦粒肿可通过热敷、保持清洁、药物治疗、避免挤压、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麦粒肿通常由细菌感染、睑板腺堵塞、免疫力低下、用眼不卫生、反复揉眼等原因引起。
用温热干净的毛巾敷于婴儿患处,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以下,每次5-10分钟,每日3-4次。热敷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热敷时需注意避免烫伤婴儿娇嫩皮肤,操作前家长应先测试温度。若婴儿抗拒热敷,可在其入睡后进行。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清洁液轻柔擦拭眼睑,每日2-3次。清洁前家长需彻底洗手,使用一次性棉签或消毒纱布,从内眼角向外单向擦拭。避免使用肥皂或普通自来水清洁,防止刺激眼睛。清洁后保持眼部干燥,及时更换枕巾和毛巾。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眼膏、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药物。使用药物前需清洁双手,轻轻下拉下眼睑点药,避免药瓶接触眼睛。家长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若用药后出现红肿加重等异常反应应立即停用。
严禁用手挤压或挑破麦粒肿,以免导致感染扩散或引发更严重的眶周蜂窝织炎。家长需为婴儿修剪指甲,防止其无意识揉眼。可给婴儿佩戴柔软的手套或长袖衣物遮盖双手。若麦粒肿自行破溃,应用无菌棉签轻轻吸干分泌物,并及时就医处理。
若麦粒肿3-5日内无好转,出现红肿扩散、发热、拒食等症状,或反复发作,需及时就诊眼科。医生可能会进行脓液引流或调整治疗方案。对于顽固性麦粒肿,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免疫系统问题或先天性睑缘异常等潜在病因。
家长需注意保持婴儿生活环境清洁,定期消毒玩具和用品。哺乳期母亲应保证营养均衡,提高母乳质量。避免让婴儿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观察婴儿有无频繁揉眼行为,及时制止并寻找原因。为婴儿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和床品,定期更换清洗。若婴儿出现眼部分泌物增多、畏光、流泪等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复诊评估。
儿童口臭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口腔卫生、治疗原发疾病、使用药物干预、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儿童口臭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龋齿、消化不良、扁桃体炎、鼻窦炎等原因有关。
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避免碳酸饮料和刺激性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胡萝卜的摄入,有助于清洁口腔。适量饮用温水保持口腔湿润,餐后咀嚼无糖口香糖可刺激唾液分泌。
家长需帮助儿童建立每日两次刷牙习惯,使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教导正确刷牙方法,每次刷牙持续2分钟以上。定期使用儿童牙线清理牙缝,饭后用温水漱口。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避免细菌滋生。
龋齿引起的口臭需进行补牙治疗,扁桃体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鼻窦炎可能需配合鼻喷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消化不良时可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
口腔溃疡导致的口臭可局部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牙龈炎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真菌性口炎需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使用药物前需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
脾胃湿热型口臭可用保和丸,食积型可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菊花、金银花代茶饮有清热效果。推拿按摩足三里、合谷等穴位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中医调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家长应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睡前进食。保持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若口臭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发热、吞咽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全身性疾病。注意观察儿童排便情况,便秘可能加重口臭症状。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使用漱口水掩盖问题,应从根本原因入手解决。
滑囊炎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穿刺抽液、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滑囊炎通常由外伤、感染、慢性劳损、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停止关节活动,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患处。膝关节滑囊炎可垫高下肢,肩关节滑囊炎建议悬吊手臂。避免爬楼梯、提重物等加重滑囊摩擦的动作,休息时间通常需要7-14天。
发病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分钟,每日3次,能减轻肿胀疼痛。48小时后改为热敷,可用40℃温水浸泡或热毛巾外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跟骨后滑囊炎可交替使用冷热敷。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缓解疼痛,严重者可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局部封闭。细菌性滑囊炎需用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痛风性滑囊炎需配合秋水仙碱片。
适用于积液量大的鹰嘴滑囊炎或髌前滑囊炎。在无菌条件下抽出黄色或血性液体,之后加压包扎。反复发作的感染性滑囊炎抽液后需注入抗生素,如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慢性滑囊炎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滑囊钙化影响功能时,需行滑囊切除术。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髋关节滑囊炎术后需拄拐6周,避免过早负重。术后复发概率较低。
滑囊炎患者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避免长时间跪姿或过度使用关节。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可适量食用西蓝花、鸡蛋等促进组织修复。急性期过后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若出现皮肤发红发热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复查。
牙齿里面痒痒可能由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牙齿过敏、牙髓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脱敏治疗、根管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牙龈炎是牙齿痒的常见原因,多因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导致。患者常伴有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等症状。需加强巴氏刷牙法清洁,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菌斑,配合龈上洁治术去除牙石。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牙周炎。
牙周炎进展期会出现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可能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感。典型症状包括牙龈萎缩、牙齿松动。需进行牙周序列治疗,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给药,严重者需行翻瓣手术。日常使用牙线清理牙间隙至关重要。
中龋或深龋可能刺激牙本质小管,引发酸痒不适。常伴随冷热刺激痛、食物嵌塞。需尽快去腐充填,浅龋可使用氟化钠护齿剂,深龋需垫底后树脂修复。未治疗可能继发牙髓炎,出现自发痛症状。
牙本质暴露时外界刺激通过小管传导至牙髓,表现为短暂尖锐痒痛。建议使用抗过敏牙膏如氟化亚锡凝胶,必要时行激光脱敏或树脂封闭治疗。避免过度横向刷牙,减少酸性食物摄入可预防症状加重。
慢性牙髓炎可能出现钝痛伴痒感,多由深龋或隐裂导致。需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配合樟脑酚棉球暂封。急性发作期可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但需警惕误将脓液扩散至根尖周组织。
日常应选用软毛牙刷避免牙龈损伤,每年进行口腔检查清除菌斑结石。出现持续痒感超过3天或伴随出血、化脓时,需立即就诊。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需警惕口腔感染扩散风险,建议每3个月进行专业洁牙维护。
吃中药可能有助于改善产后脱发,但需结合具体病因辨证施治。产后脱发多与气血不足、肾虚、肝郁等因素相关,中药调理可通过补益气血、滋肾养发、疏肝解郁等途径发挥作用,常见干预方式包括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调理、饮食辅助等。若脱发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产后失血耗气易导致气血两虚,表现为头发稀疏、干枯易断,常伴面色苍白、乏力。中医常用八珍汤加减调理,中成药如养血生发胶囊、复方阿胶浆等可辅助改善。日常可食用红枣、黑芝麻、猪肝等补血食物,避免过度劳累。
分娩消耗肾精可能引发头发脱落、腰膝酸软。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等中成药具有滋肾填精功效,药材如制何首乌、枸杞可配伍使用。需注意避免熬夜,适度食用黑豆、核桃等补肾食材。
情绪压力可能导致肝气郁结,出现脱发伴头皮油腻、烦躁易怒。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可疏肝解郁,中成药如加味逍遥丸亦可选用。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配合头部按摩疏通经络。
产后饮食油腻或脾虚湿盛者可表现为头皮出油多、头发黏腻脱落。茵陈蒿汤、二妙丸等可清热利湿,外洗方如侧柏叶煎水也有辅助效果。需减少高脂饮食,适当增加运动排汗。
产后瘀血未净可能阻滞毛囊气血供应,表现为脱发处头皮发暗。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胶囊等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改善循环。日常可用木梳轻叩头皮促进血液循环。
产后脱发患者除中药调理外,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补充维生素B族及锌元素。避免频繁烫染、过度牵拉头发,洗发水温不宜过高。多数产后脱发属生理性,6-12个月可自行恢复,若脱发量每日超过100根或持续1年以上,需排除甲状腺疾病、贫血等病理性因素,建议至中医科或皮肤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