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小儿心内科 > 儿科学 > 其它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化脓性骨髓炎是否严重取决于感染范围及并发症情况,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治愈。化脓性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组织炎症,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病灶引流等。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慢性骨髓炎或病理性骨折。
局限性骨髓炎患者若及时接受足量敏感抗生素治疗,配合局部制动和营养支持,通常4-8周可控制感染。静脉注射抗生素需持续2-4周后改为口服,常见用药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此阶段骨质破坏较轻,X线片仅显示骨膜反应,及时治疗不会遗留功能障碍。
广泛性骨髓炎伴脓肿形成时需手术切开引流,清除死骨和炎性肉芽组织,术后需持续冲洗引流6-8周。合并脓毒血症者可能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联合抗感染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治疗周期延长至3-6个月,反复发作可能造成骨缺损,需行植骨术或Ilizarov骨搬运技术重建。
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应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达到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易消化来源。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患肢用石膏或支具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负重训练,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影像学评估疗效。出现患肢肿胀加剧或发热症状需立即复诊。
黄体破裂属于妇科急症,不建议在家自行处理,需立即就医。黄体破裂可能由剧烈运动、外力撞击、性生活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突发下腹剧痛、阴道出血、头晕等症状。轻微出血可能自行吸收,严重时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
黄体破裂后应立刻停止活动并平卧,避免加重出血。可尝试用冰袋冷敷下腹部缓解疼痛,但不可热敷或按压腹部。禁止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以免延误治疗。若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休克表现,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黄体破裂的治疗取决于出血程度。少量出血可通过卧床休息观察,医生可能开具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片、酚磺乙胺注射液等。中重度出血需住院治疗,包括静脉补液、输血等支持治疗,必要时行腹腔镜手术止血。术后需预防感染,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
恢复期应严格卧床1-2周,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和性生活。饮食宜清淡高蛋白,适量补充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帮助造血。保持外阴清洁,使用医用级护理垫观察出血量。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恢复情况,若腹痛加剧或发热需及时返诊。黄体破裂易在月经周期后半段复发,建议后续月经周期避免腹部受压动作。
宝宝拉肚子青粑粑可能与喂养不当、肠道菌群失调、乳糖不耐受、胃肠炎、胆道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更换奶粉配方、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干预。
1、喂养不当
母乳喂养时母亲摄入过多绿色蔬菜或含铁补充剂,人工喂养时奶粉铁元素未完全吸收,可能导致粪便呈绿色。调整母亲饮食结构或选择低铁配方奶粉可改善。若伴随腹泻,需减少单次喂奶量并增加喂养频次。
2、肠道菌群失调
抗生素使用或病毒感染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胆绿素未被充分还原而排出绿色便。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帮助恢复菌群平衡。
3、乳糖不耐受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时,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发酵会产生酸性绿色便。表现为水样便伴泡沫和酸臭味。建议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或添加乳糖酶滴剂辅助消化。
4、胃肠炎
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起肠黏膜损伤,导致绿色稀便伴发热、呕吐。需检测便常规确认病原体,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止泻,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5、胆道疾病
胆道闭锁等疾病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时,粪便可能呈灰白或浅绿色,常伴黄疸和肝肿大。需通过腹部超声和血清胆红素检测确诊,必要时需手术干预。
家长需记录宝宝排便次数、性状变化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母乳喂养母亲应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人工喂养可尝试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持续腹泻超过3天或出现脱水表现时,应及时就医进行便常规、轮状病毒抗原等检测,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疹,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胰腺炎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腹胀、食欲减退等,可通过禁食补液、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药物因素、感染等原因引起。
1、上腹疼痛
上腹疼痛是胰腺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疼痛多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可向背部放射,呈持续性钝痛或剧痛。疼痛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加重,弯腰或前倾坐位可减轻。胰腺炎引起的上腹疼痛可能与胰酶异常激活导致胰腺自身消化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硫酸吗啡注射液等药物缓解疼痛,避免自行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加重病情。
2、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在胰腺炎早期较为常见,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呕吐后腹痛症状多不缓解。胰腺炎引起的恶心呕吐可能与炎症刺激胃肠道神经、胰液分泌异常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等止吐药物,同时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发热
胰腺炎患者早期可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8℃左右,若出现高热可能提示合并感染。发热可能与炎症反应、坏死组织吸收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控制体温,但需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胰腺损伤的药物。
4、腹胀
胰腺炎早期可出现腹胀,多由于肠麻痹、腹腔积液所致。严重腹胀可影响呼吸功能。腹胀可能与炎症介质释放影响肠道蠕动、胰周渗出液积聚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新斯的明注射液促进肠蠕动,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5、食欲减退
胰腺炎患者早期常出现明显食欲减退,甚至厌食。食欲减退可能与腹痛、恶心呕吐、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急性期需严格禁食,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避免高脂饮食刺激胰腺分泌。可遵医嘱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吸收。
胰腺炎患者急性期需严格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恢复期应从低脂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酒精和高脂食物。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监测血糖变化。出现持续腹痛、高热、意识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重症胰腺炎需在重症监护室治疗。定期复查腹部CT或MRI评估胰腺恢复情况,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随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