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肝胆外科 > 外科 > 其它
首页上一页6789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盆腔炎通常无须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控制病情。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等,需根据感染程度和并发症决定处理方式。
轻中度盆腔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需足疗程使用以彻底清除病原体。伴随下腹坠痛、发热等症状时,可配合卧床休息、下腹热敷等缓解不适。慢性盆腔炎患者可结合中药灌肠或物理治疗促进炎症吸收。若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且药物控制无效,或出现脓肿破裂等危急情况,则需手术引流或切除病灶。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探查术、脓肿引流术等,术后仍需继续抗感染治疗。
日常需注意会阴清洁,避免经期性生活,减少宫腔操作。急性期应禁止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并补充优质蛋白。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阴道异常排液时,应及时就医评估病情进展。
耳垂疙瘩可通过局部热敷、外用药物、穿刺引流、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等方式处理。耳垂疙瘩可能与皮脂腺囊肿、瘢痕疙瘩、表皮囊肿、毛囊炎、脂肪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硬结、红肿、疼痛、瘙痒、分泌物渗出等症状。
1、局部热敷
适用于早期炎症性耳垂疙瘩,如毛囊炎或轻度皮脂腺囊肿。用温热毛巾敷于患处可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退红肿。每日重复进行5-10分钟,注意温度不宜过高。若热敷后症状加重或出现化脓,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2、外用药物
细菌感染引起的耳垂疙瘩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瘢痕疙瘩可涂抹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抑制增生。使用前需清洁患处,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若用药后出现皮肤脱屑或灼烧感,应及时停用。
3、穿刺引流
针对已化脓的皮脂腺囊肿或表皮囊肿,由医生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排出脓液。术后需保持创面干燥,每日用碘伏消毒。该方法可快速缓解胀痛,但存在复发可能,需配合后续药物治疗。
4、手术切除
适用于体积较大或反复发作的耳垂疙瘩,如直径超过1厘米的脂肪瘤或顽固性瘢痕疙瘩。手术可彻底去除病灶,术后需加压包扎并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预防感染。瘢痕体质者需同步接受放射治疗防止复发。
5、激光治疗
二氧化碳激光可用于处理小型表皮囊肿或增生性瘢痕,通过气化作用精准去除病变组织。治疗后创面会结痂,需避免沾水直至痂皮脱落。该方式出血少、恢复快,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完全消除病灶。
日常应避免抓挠或挤压耳垂疙瘩,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性好的耳饰材质,定期消毒穿耳洞器械。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有助于皮肤修复。若疙瘩持续增大、破溃不愈或伴随发热,须及时至皮肤科或整形外科就诊。
上颌窦的脓排不出来可能与窦口堵塞、炎症反应、黏液纤毛功能障碍、解剖结构异常、鼻息肉等因素有关。上颌窦炎患者可能出现鼻塞、头痛、面部胀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鼻内镜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手术治疗。
1、窦口堵塞
上颌窦开口位于中鼻道,若因炎症肿胀或分泌物黏稠导致窦口堵塞,脓液无法正常排出。常见于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可能伴有黄色脓涕和嗅觉减退。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溶解,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黏膜水肿,必要时行上颌窦穿刺引流。
2、炎症反应
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黏膜充血水肿,使窦腔压力增高阻碍脓液排出。慢性上颌窦炎患者可能出现长期鼻后滴漏和咳嗽。医生可能开具克拉霉素缓释片抗感染,联合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改善黏液排出,严重时需考虑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3、黏液纤毛功能障碍
纤毛运动异常会使黏液传输系统失效,常见于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或长期吸烟者。这类患者脓液常呈现黏胶状,可能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可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稀释黏液,配合鼻腔冲洗促进排出,同时需戒烟并治疗基础疾病。
4、解剖结构异常
中鼻甲气化、钩突肥大等结构问题会机械性阻塞窦口。这类患者症状往往持续多年,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鼻窦CT能明确诊断,通常需要手术矫正解剖异常,如中鼻甲部分切除术联合钩突切除术。
5、鼻息肉
鼻息肉增生可完全阻塞窦口,多见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常伴完全性鼻塞和嗅觉丧失。需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控制息肉生长,严重者需行鼻息肉切除术联合窦口开放术。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有助于稀释分泌物。避免用力擤鼻导致脓液逆流,室内保持适宜湿度。急性发作期可适当热敷面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宜清淡并多饮水。若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发热、视力改变等情况需立即就医,避免引发眶内或颅内并发症。术后患者需定期复诊清理术腔,遵医嘱规范用药预防复发。
子宫收缩差可能会影响以后怀孕,但具体影响程度需结合病因和个体情况综合评估。子宫收缩功能异常主要与激素水平紊乱、子宫结构异常、产后恢复不良等因素相关。
激素水平异常是导致子宫收缩差的常见原因。孕激素和催产素分泌不足可能减弱子宫肌层收缩力,影响受精卵着床及胚胎发育环境。这类情况可能伴随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等症状。临床常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激素,配合超声监测卵泡发育。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
子宫结构异常如子宫肌瘤、宫腔粘连等疾病会直接改变子宫形态和肌层张力。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能压迫宫腔,降低子宫收缩协调性;宫腔粘连则会导致内膜容受性下降。这类情况需通过宫腔镜手术切除肌瘤或分离粘连,术后使用雌二醇片促进内膜修复。早期干预有助于恢复子宫正常功能。
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多因分娩时产程过长、胎盘残留或感染导致。收缩乏力可能引起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反复阴道出血等症状。临床常用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宫缩,配合益母草颗粒活血化瘀。若存在胎盘残留需行清宫术,感染则需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及时处理可降低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慢性盆腔炎症也可能累及子宫肌层,导致收缩力持续性减弱。患者常有下腹坠痛、腰骶酸痛等症状,急性发作时需用左氧氟沙星片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慢性期可辅以康妇消炎栓局部治疗。炎症控制后子宫功能多能逐步恢复。
心理因素如长期焦虑抑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抑制子宫收缩。这类情况需通过心理咨询缓解压力,必要时使用乌灵胶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改善生殖系统机能。
备孕期间建议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食用桂圆、红枣等补气血食物,但需控制血糖水平。每周进行3-5次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能增强子宫肌力。计划怀孕前应完成妇科检查,包括超声评估子宫状态和激素六项检测。若既往有流产或早产史,妊娠后需加强产检频率,必要时进行宫颈机能评估。
B超一般能看出子宫破裂,但存在一定局限性,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子宫破裂属于产科急症,典型超声表现包括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腹腔内游离液体、胎儿位置异常等。
B超检查对子宫破裂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经腹或经阴道超声可清晰显示子宫肌层完整性。当发生完全性子宫破裂时,超声可见子宫壁全层断裂,浆膜层回声中断,可能伴有胎体或胎盘组织突入腹腔。不完全破裂则表现为肌层局部变薄或出现血肿形成。超声还能检测腹腔积血,表现为盆腔或腹腔内不规则无回声区。对于瘢痕子宫患者,超声可评估子宫下段肌层厚度,预测破裂风险。
部分早期或不典型子宫破裂可能难以通过B超立即确诊。若破裂口较小或被肠管遮盖,超声检查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子宫强烈收缩时肌层增厚也可能干扰判断。此外,肥胖患者或肠胀气明显者,超声图像质量会受影响。这种情况下需结合产妇突发剧烈腹痛、胎心异常、阴道流血等临床症状,必要时需紧急剖腹探查。
出现持续腹痛伴胎心异常等可疑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完善超声检查。临床高度怀疑子宫破裂时,即使超声未发现明确破裂征象,也需根据产科医生评估决定是否手术。孕期应规范产检,瘢痕子宫孕妇需加强超声监测子宫下段厚度,避免腹部外伤或过度用力等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