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胎儿白血病属于罕见情况,治疗需结合母体安全与胎儿发育阶段,主要干预方式包括母体化疗支持、胎儿监测、多学科会诊及出生后造血干细胞移植。
妊娠中晚期可谨慎使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化疗药物,需严格监测母体肝肾功能及胎儿心功能,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骨髓抑制、感染风险增加等症状。
通过超声心动图、胎心监护评估胎儿发育,重点关注心脏功能及贫血程度,异常表现包括胎儿水肿、心率失常等,必要时需调整治疗方案。
产科、血液科、新生儿科联合制定方案,权衡早产与继续妊娠风险,需评估胎盘功能及胎儿肺成熟度,决策依据包括孕周、白血病分型等因素。
新生儿需立即进行骨髓穿刺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选用长春新碱联合方案,髓系白血病需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需控制感染灶。
建议在三级甲等医院胎儿医学中心规范诊疗,孕期加强营养补充与感染预防,分娩后新生儿需进入无菌舱护理,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