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频电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有软组织损伤、慢性疼痛、神经损伤康复、肌肉萎缩、术后粘连等。
中频电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水肿消退,适用于肌肉拉伤、韧带扭伤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低频电刺激能缓解急性期疼痛,常用设备包括干扰电治疗仪、经皮神经电刺激仪。治疗时需避开开放性伤口,皮肤破损者禁用。
对骨关节炎、腰肌劳损等慢性疼痛,中频电疗通过闸门控制理论阻断痛觉传导,常用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低频电刺激可促进内啡肽释放,适用于纤维肌痛综合征,需配合药物综合治疗,每周治疗3-5次效果较好。
周围神经损伤后,低频电刺激可延缓肌肉萎缩,促进轴突再生。中频电疗能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常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需在医生评估后开展,完全性神经断裂者效果有限。
废用性肌萎缩患者可通过低频电刺激维持肌纤维横截面积,预防肌力下降。中频电疗能增强脊髓损伤患者的肌肉收缩效率,常用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治疗时需逐步增加电流强度,避免肌肉疲劳。
关节术后早期应用中频电疗可减少瘢痕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低频电刺激能促进骨折愈合,常用直流电离子导入法。治疗需在伤口愈合后进行,内置金属植入物者需谨慎选择参数。
进行电疗前需评估皮肤感觉功能,治疗部位有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时应暂停。治疗期间保持电极片与皮肤充分接触,出现灼热感应立即停止。建议配合康复训练增强疗效,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电流强度控制。治疗后适当补充水分,避免治疗部位受凉,两次治疗间隔不少于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