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腹股沟区、大腿前侧或外侧、臀部及膝关节内侧。髋关节病变可能由髋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滑膜炎、髋臼盂唇损伤或腰椎疾病放射痛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髋关节骨性结构病变常表现为腹股沟深部隐痛或刺痛,行走时加重。髋关节炎患者晨起会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后疼痛减轻但久站复现。股骨头坏死早期以间歇性钝痛为主,后期发展为持续性剧痛伴活动受限。这类疼痛需通过X线或MRI鉴别,治疗可选用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抗炎药物,严重者需关节置换。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或髋关节滑膜炎可导致大腿外侧灼痛,久坐后症状明显。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做屈髋动作时,大转子部位会出现尖锐疼痛。此类疼痛常伴随关节弹响感,物理治疗如超声波可缓解症状,药物可选择洛索洛芬钠片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臀中肌肌腱炎表现为臀部深层酸痛,单腿站立时疼痛加剧。梨状肌综合征会引起臀部刀割样痛并向小腿放射,易与坐骨神经痛混淆。此类病变需通过肌骨超声确诊,治疗可采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局部外用,配合髋关节外展肌群强化训练。
髋关节病变可能通过闭孔神经反射至膝关节内侧,表现为不明原因膝痛。儿童股骨头骨骨骺滑脱、老年人髋关节退变均可出现此症状。诊断需排除膝关节本身病变,治疗原发髋部疾病后膝痛多自行缓解,急性期可用依托考昔片控制炎症。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会出现夜间静息痛,严重影响睡眠。类风湿性髋关节炎晨僵时间超过1小时,伴有对称性关节肿胀。这类疼痛提示病情进展,需联合使用艾拉莫德片等慢作用抗风湿药,必要时行关节腔注射治疗。
髋关节疼痛患者应避免爬山、爬楼梯等负重活动,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体重超标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日常可进行直腿抬高、髋关节环绕等康复训练。若疼痛持续2周不缓解或出现关节变形、发热等症状,须及时至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完善髋关节MRI与血液检查。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预防骨质疏松导致的髋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