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B族及矿物质,适量食用可提供能量、改善胃肠功能、辅助补血等。糯米的主要营养价值包括易消化吸收、温补脾胃、增强体力等,适合体质虚弱或需快速补充能量的人群。
糯米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每100克约含78克淀粉,能快速转化为葡萄糖为身体供能。其支链淀粉结构更易被消化酶分解,适合运动后或体力消耗较大时食用。传统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对寒性体质者有温补作用,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糯米含少量膳食纤维和碱性物质,能中和胃酸,缓解胃部不适。其黏性成分可形成保护膜覆盖胃黏膜,对慢性胃炎患者有一定养护作用。但消化不良者应避免冷食糯米制品,建议搭配山药、红枣等食材蒸煮以增强健脾效果。
糯米含铁、叶酸等造血原料,与红豆、花生等搭配可增强补血功效。中医常用糯米与当归、枸杞制成药膳调理贫血,其中铁元素吸收率虽低于动物性食物,但通过维生素C搭配可提高利用率。缺铁性贫血患者仍需以药物治疗为主。
糯米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B1、B2,能维持免疫细胞正常功能。其谷蛋白成分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但过敏性体质者需警惕糯米蛋白致敏风险。术后恢复期患者食用糯米粥有助于蛋白质补充,但需避免过量引发腹胀。
糯米中的γ-氨基丁酸具有镇静作用,对改善睡眠质量有帮助。维生素B族成分可营养神经,缓解焦虑情绪。更年期女性食用糯米酒酿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但因含酒精不宜过量。癫痫患者应避免突然大量摄入高碳水食物。
建议将糯米作为主食的一部分交替食用,健康人群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00-150克为宜。烹饪时搭配蔬菜、菌菇等食材可平衡营养,避免与高脂食物同食加重消化负担。胃肠功能较弱者可选择发酵糯米制品如酒酿、米糕等更易吸收。食用后出现腹胀、反酸等症状时应减少摄入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