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合理饮食需注重补水、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可选择绿豆汤、西瓜、黄瓜、苦瓜、薏米等食物,避免高油高盐饮食。
高温天气人体水分流失加快,需通过食物补充水分。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暑功效,西瓜含水量超过90%,黄瓜含钾丰富可调节电解质,苦瓜含苦瓜苷能促进消化液分泌,薏米煮粥可利水消肿。建议每日分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加重胃肠负担。
选择清蒸鱼、白灼虾等低脂高蛋白食物,搭配西蓝花、冬瓜等时令蔬菜。高温会抑制消化酶活性,油腻食物易引发腹胀,可适量食用酸奶、纳豆等发酵食品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烹调时用橄榄油代替动物油,减少爆炒等高温烹饪方式。
汗液流失会带走钠、镁等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含钾丰富的椰子水。香蕉含钾量较高,紫菜含镁元素,毛豆含B族维生素,番茄含有机酸能刺激食欲。运动后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但肾功能异常者需控制高钾食物摄入。
选择藜麦、鹰嘴豆等全谷物作为主食,搭配鸡胸肉、三文鱼等优质蛋白。高温环境下蛋白质分解加速,需保证每日摄入量,同时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甜椒等增强抗氧化能力。坚果类食物可提供不饱和脂肪酸,但需注意控制每日摄入量。
避免过量摄入冰淇淋等冷冻食品以防胃肠痉挛,减少烧烤、火锅等燥热食物。酒精会加速脱水,咖啡因饮品需适量。糖尿病患者需控制高糖水果摄入,高血压患者应限制腌制食品。隔夜饭菜在高温下易变质,建议现做现食。
高温天气除调整饮食结构外,建议分5-6次少量进食,避免正午时段户外活动。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与室外温差控制在8℃以内。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补充含电解质饮品,严重者需及时就医。日常可准备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但使用前需咨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