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退烧针后头晕属于常见药物反应,通常与退热药物作用机制、个体差异、脱水或低血压等因素有关。
退烧针中的解热镇痛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可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导致短暂脑供血不足。
部分人群对药物代谢较慢或敏感度较高,可能出现头晕等不适反应,通常2-3小时内自行缓解。
发热伴随体液消耗过多,注射退烧针后大量出汗可能加重脱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退烧针扩张外周血管时,突然起身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眼前发黑,需保持平卧10分钟再缓慢活动。
若头晕持续超过4小时或伴随呕吐、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恢复期保持卧床休息并监测体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