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可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等方式确诊。三叉神经痛通常表现为面部突发性剧痛,疼痛多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
医生会详细询问疼痛发作特点,包括疼痛性质、持续时间、触发因素等。典型三叉神经痛表现为单侧面部刀割样或电击样剧痛,持续数秒至2分钟,可由洗脸、刷牙、说话等动作诱发。疼痛区域严格沿三叉神经分支分布,常见于第二支和第三支支配区域。
头颅磁共振成像可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桥小脑角区肿瘤、多发性硬化等。高分辨率MRI能显示三叉神经与血管的解剖关系,判断是否存在神经血管压迫。部分患者需进行颅底CT检查,评估骨质结构异常情况。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检查可评估神经传导功能,帮助定位病变部位。瞬目反射检查能反映三叉神经传入通路和面神经传出通路的完整性。这些检查对鉴别典型三叉神经痛与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具有重要价值。
血常规、血糖、免疫学检查可排除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结缔组织病等系统性疾病。脑脊液检查有助于鉴别多发性硬化、颅内感染等疾病。部分患者需进行血清学检查,排除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病因。
需与牙源性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丛集性头痛等疾病相鉴别。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伴有感觉减退、角膜反射减弱等体征。不典型面部疼痛通常持续时间较长,疼痛范围不局限,无明确触发点。
确诊三叉神经痛后,患者应避免接触寒冷刺激和面部机械刺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疼痛加重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