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风湿免疫病范畴,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晨僵和关节活动受限。
强直性脊柱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者患病概率显著增高。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进而引发新骨形成和关节融合。环境因素如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早期表现为夜间腰骶部钝痛伴晨僵,活动后缓解但休息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脊柱前屈受限、胸廓扩张度下降。部分患者伴发外周关节炎、足跟疼痛或虹膜睫状体炎。晚期可能形成脊柱竹节样改变和驼背畸形。
临床诊断需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骶髂关节X线或CT显示关节面侵蚀硬化,脊柱呈竹节样改变具有诊断意义。血液检查可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约90%患者HLA-B27阳性。需与椎间盘突出、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等疾病鉴别。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可缓解疼痛和僵硬。病情活动期可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控制炎症。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患者效果显著。合并虹膜炎需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局部治疗。
坚持脊柱伸展运动和深呼吸训练可维持关节活动度。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改善功能。睡眠时选择硬板床并保持仰卧位。定期监测心肺功能和骨密度,防范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戒烟可延缓病情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风湿免疫科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负重劳动和久坐不动。饮食应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适度晒太阳促进骨骼健康。出现新发关节肿痛或视力变化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