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是以黄豆为原料经纳豆菌发酵制成的传统发酵食品,具有黏稠拉丝特征和特殊气味。
纳豆通过枯草芽孢杆菌纳豆亚种发酵蒸煮黄豆制成,发酵过程产生纳豆激酶等活性成分。传统制作需将蒸熟黄豆用稻草包裹发酵,现代工艺采用纯菌种控温发酵。发酵后黄豆表面形成白色菌膜并产生黏性物质。
纳豆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K2和吡啶二羧酸等特殊成分。每100克含蛋白质16-18克,包含全部必需氨基酸。发酵生成的纳豆激酶具有纤溶活性,维生素K2含量超过普通豆制品数十倍。
成品纳豆具有明显氨味和黏稠拉丝特性,搅拌后出现白色丝状物。通常搭配酱油、芥末或葱花调味,日本常见吃法是拌米饭。冷藏保存时黏性会逐渐增强,建议开封后尽快食用。
适量食用可能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其纳豆激酶可辅助维持正常血液循环。维生素K2参与钙代谢调节,发酵产生的多肽物质具有抗氧化特性。胃肠功能较弱者初次食用宜少量尝试。
纳豆嘌呤含量较高,痛风急性期患者应限制摄入。术后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者需控制食用量。开封后需冷藏并尽快食用,出现异味或变色时应停止食用。儿童及孕妇食用前建议咨询医师意见。
日常食用建议每次30-50克,每周3-4次为宜。可搭配新鲜蔬菜平衡营养摄入,避免与抗凝血药物同服。保存时需密封冷藏,传统纳豆在阴凉处可存放2-3天。初次尝试者可先少量食用观察胃肠反应,习惯特殊风味后可逐渐增加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