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煮沸会导致营养成分流失和口感变差,通常不建议煮沸饮用。牛奶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等热敏性成分在高温下易被破坏,同时煮沸可能引发蛋白质变性结块。
牛奶加热至60-70摄氏度时,乳清蛋白和酪蛋白能保持稳定状态,此时杀菌效果与营养保留达到平衡。巴氏杀菌奶通常采用72-75摄氏度短时加热工艺,既可灭活致病菌,又能最大限度保留营养。当温度超过80摄氏度,β-乳球蛋白等热敏蛋白开始变性,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分解加速。持续煮沸会使酪蛋白与钙离子结合形成沉淀,不仅降低钙的吸收率,还会产生絮状物影响观感。
煮沸后的牛奶可能产生焦糊味,这与乳糖高温焦糖化反应有关。部分人群饮用煮沸牛奶可能出现胃肠不适,这与蛋白质结构改变后消化难度增加相关。采用隔水加热或微波炉中火短时加热的方式更为适宜,控制温度在70摄氏度以下可避免营养损失。开封后的牛奶应冷藏保存,饮用前适度加热即可达到杀菌要求,无须煮沸处理。
日常饮用牛奶建议选择巴氏杀菌产品,开封后冷藏保存并在3天内饮用完毕。加热时可将牛奶倒入干净容器,置于50-60摄氏度温水中浸泡5分钟,或使用可调温的奶锅小火加热至微冒热气。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低温酸奶或舒化奶,避免空腹饮用牛奶。注意观察包装标注的储存条件,变质的牛奶会出现分层、结块或酸败气味,此时应立即丢弃不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