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人体营养的气主要指中医理论中的“水谷之气”,由饮食消化吸收后转化而成,与“宗气”“营气”“卫气”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
水谷之气来源于食物的精微物质,通过脾胃运化功能将饮食转化为气血津液。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经消化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和原料。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积于胸中推动呼吸和心血运行。营气行于脉中化生血液滋养全身,其物质基础包括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等。卫气分布于体表抵御外邪,其生成依赖蛋白质和免疫活性物质的支持。
现代营养学视角下,这种“气”的实质是食物中的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大豆蛋白可转化为组织修复材料;碳水化合物提供三磷酸腺苷合成底物;必需脂肪酸参与细胞膜构建;维生素和矿物质作为辅酶或抗氧化剂维持代谢平衡。胃肠功能紊乱、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摄入不足时,会导致水谷之气生成不足,表现为乏力、消瘦、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日常可通过均衡饮食维护气的充足,适量摄入粳米、山药、红枣等健脾食材,避免生冷油腻损伤脾胃。气虚体质者宜选择黄芪、党参等药食同源材料,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促进气的循行输布,若长期出现气短、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消化系统或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