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类型。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不洁医疗操作等。丁型肝炎病毒为缺陷病毒,需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复制。
急性病毒性肝炎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慢性肝炎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肝区不适、蜘蛛痣等表现。重型肝炎可出现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等。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可评估肝脏形态变化。肝活检是评估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
急性肝炎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慢性乙型肝炎可使用恩替卡韦片、替诺福韦酯片等抗病毒药物。慢性丙型肝炎可使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等直接抗病毒药物。重型肝炎需积极防治并发症,必要时考虑肝移植。
接种疫苗是预防甲型、乙型和戊型肝炎的有效手段。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高危行为可减少感染风险。感染者应避免饮酒,定期复查肝功能。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源性传播。
病毒性肝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