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疱疹、神经系统损害和全身炎症反应。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病理变化包括{疱疹性咽峡炎}、{手足部皮疹}、{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通常由柯萨奇病毒A16型或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多位于软腭、颊黏膜和舌部。疱疹初期为红色斑疹,随后发展为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患儿可能出现吞咽疼痛、拒食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康复新液含漱或利巴韦林气雾剂局部喷涂。
手足口病的特征性皮疹多出现在手掌、足底及臀部,表现为斑丘疹或疱疹,直径2-4毫米,周围有红晕。皮疹通常不痒不痛,少数可能伴有轻微瘙痒。病理检查可见表皮内水疱形成,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皮疹一般7-10天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但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
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并发病毒性脑膜炎,病理改变包括脑膜血管充血、脑实质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患儿可能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增多。治疗需住院观察,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严重者可出现脑干脑炎,危及生命。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能引起心肌损害,病理表现为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患儿可能出现心率增快、心律不齐、面色苍白等症状。心电图检查可见ST-T改变,心肌酶谱升高。治疗需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辅酶Q10胶囊等营养心肌药物,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病理改变为肺泡内充满蛋白性液体,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患儿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胸部X线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浸润影。治疗需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利尿,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减轻炎症反应。
手足口病患儿应隔离治疗至症状完全消失,通常需要2周时间。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呼吸和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补充水分,可适量食用米粥、面条等流质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衣物、玩具需定期消毒。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脑电图。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EV71疫苗,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