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锅时注意食材新鲜、生熟分开、控制温度、避免交叉污染、选择卫生环境可保障卫生安全。
选择新鲜食材是火锅卫生的基础。肉类应色泽鲜红无黏液,海鲜需活体或冰鲜保存,蔬菜水果要无腐烂斑点。冻品需彻底解冻,避免反复冷冻。动物内脏需彻底清洗,去除血水和杂质。豆制品需检查无酸败气味。菌菇类应无霉变斑点。所有食材购买后尽快处理,存放时间不超过4小时。
处理食材时需严格区分生熟区域。使用两套刀具和砧板,生食与熟食分开放置。生肉海鲜不可与即食食材接触。夹取生食的筷子不可直接入口。涮煮顺序应先涮蔬菜后涮肉类,避免生肉污染汤底。熟食应使用公筷取用,个人餐具不接触公共汤锅。
汤底需保持持续沸腾状态,中心温度维持在100摄氏度以上。肉类需涮煮至完全变色,肥牛卷等需煮够1分钟。海鲜类需煮至壳张开或肉质变白。毛肚黄喉等需煮够3分钟。冻品需解冻后充分加热。蔬菜类不宜久煮,但需确保受热均匀。蘸料需新鲜调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
就餐时避免多人共用餐具。汤勺公筷需定期更换。个人碗碟与公共餐具分开使用。打喷嚏咳嗽时避开食物。餐前餐后需洗手消毒。剩余食材不可倒回原容器。未吃完的食材需密封冷藏。再次食用前需重新充分加热。蘸料不宜重复使用,避免唾液污染。
选择证照齐全的火锅店铺,观察后厨卫生状况。桌面需清洁无油渍,餐具无破损。通风系统需正常运转,避免油烟积聚。服务员应佩戴口罩手套。自助调料台需有防尘措施。冷藏设备温度需达标。卫生间需配备洗手设施。外卖火锅需检查包装密封性,及时食用避免变质。
吃火锅后建议适量运动促进消化,可散步15-20分钟。饮用温水帮助代谢,避免立即饮用冷饮刺激胃肠。观察2小时内有无腹痛腹泻等不适,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日常饮食注意膳食均衡,每周火锅不超过2次。选择清汤锅底减少油脂摄入,搭配新鲜蔬菜帮助消化。餐后水果建议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但需与火锅间隔1小时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