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缺水可通过口干、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表现判断。主要有口渴感增强、尿液颜色加深、头晕乏力、皮肤干燥、心率加快等信号。
口渴是身体缺水的早期信号,当体液丢失超过体重的1%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会触发口渴反射。此时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分泌减少,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建议及时补充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刺激胃肠。
正常尿液呈淡黄色,缺水时尿液浓缩会使颜色加深至琥珀色,尿量可能减少至每日少于500毫升。观察晨起第一次排尿颜色最具参考价值,但需排除维生素B2摄入或某些药物对尿液颜色的影响。
体液不足会导致血容量降低,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轻度脱水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倦感,严重时可伴随体位性低血压,从蹲位站起时出现眼前发黑。老年人和儿童更易出现此类症状。
皮肤含水量下降时,手背皮肤捏起后回弹速度变慢,超过2秒未恢复提示脱水。同时可能出现嘴唇干裂、眼窝凹陷等表现。但需与鱼鳞病等皮肤疾病进行鉴别,冬季干燥环境也会加重症状。
每丢失1升体液,心率可能增加8-10次/分钟。这是由于循环血量减少时代偿性心跳加速,运动时症状更明显。但需注意与心律失常、甲亢等疾病区分,持续心率异常应就医检查。
日常可通过观察尿液颜色、记录饮水量等方式监测水分状态。成人每日建议饮水1500-2000毫升,高温或运动后需增量。优先选择白开水、淡茶等,避免含糖饮料加重渗透性利尿。出现持续口渴伴体重下降、少尿或无尿等严重症状时,可能提示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需及时进行血糖、尿渗透压等检测。儿童及老年人对缺水耐受性较差,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幼儿哭闹时是否无泪、尿布是否长时间干燥等特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