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典型表现主要有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放射痛、胸闷气短、出汗、恶心呕吐等。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多由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
心绞痛最典型的症状为胸骨中下段后方出现的压榨样或紧缩样疼痛,疼痛范围约手掌大小,常被描述为"重物压迫感"或"胸口压大石"。这种疼痛具有明确的发作性,通常持续2-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疼痛发作时患者常不自主停止原有活动,需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烧灼痛相鉴别。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向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的放射性疼痛,少数可放射至右肩或上腹部。这种牵涉痛是由于心脏传入神经与体表感觉神经在脊髓层面的汇聚现象所致。放射痛可能单独出现而不伴胸痛,在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
患者常主诉胸部闷胀感或窒息感,伴随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这种症状在体力活动时加重,安静休息时减轻,与心肌耗氧量增加直接相关。部分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尤其在合并慢性肺部疾病的老年人群中需特别注意鉴别。
心绞痛发作时常伴随冷汗,尤其是前胸、额头等部位明显。这种自主神经反应是由于心肌缺血刺激心脏交感神经反射引起,出汗程度与疼痛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无诱因的突发冷汗可能是心绞痛的首发症状,在女性患者中更为多见。
严重心绞痛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或上腹不适。这类症状易被误诊为急性胃炎或胆道疾病,尤其当下壁心肌缺血时更为明显。伴随冷汗的消化道症状需高度怀疑心源性可能,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心绞痛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适量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遵医嘱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出现持续不缓解的胸痛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