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在经期的主要作用是调控激素分泌和卵泡发育,参与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中卵巢通过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协调子宫内膜脱落与修复,同时完成卵泡成熟、排卵及黄体形成等生理过程。
卵巢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分泌不同激素。月经初期卵泡开始发育并分泌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排卵后黄体形成并分泌孕激素,使内膜进入分泌期。若未受孕,黄体萎缩导致激素水平下降,引发内膜脱落形成月经。这一过程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精密调控。
月经期卵巢内原始卵泡被激活,经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发育为成熟卵泡。通常每个周期仅有1个优势卵泡完成排卵,其余卵泡闭锁。卵泡发育过程中产生的雌激素对维持生殖功能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影响骨代谢、心血管健康等多系统功能。
月经周期中期,成熟卵泡在黄体生成素峰值刺激下破裂排卵。排卵后卵泡壁细胞转化为黄体,持续分泌孕激素为潜在受孕做准备。排卵时间约在下次月经前14天,这一过程可能伴随轻微下腹坠胀或分泌物变化。
排卵后形成的黄体是临时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孕激素促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状态。若未受精,黄体在9-11天后自行退化形成白体,激素水平骤降触发月经来潮。黄体功能不足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缩短或不孕。
月经来潮标志新周期开始,卵巢内新一轮卵泡募集启动。此时卵巢同时承担清除上一周期残余黄体和启动新卵泡发育的双重任务。月经量、持续时间与卵巢激素分泌水平直接相关,异常出血可能提示卵巢功能紊乱。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卵巢功能调节,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可能对卵泡发育有益。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导致的能量负平衡,长期压力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功能干扰卵巢周期。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异常出血或持续腹痛建议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检查,40岁以上女性可定期监测抗缪勒管激素评估卵巢储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