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痛主要表现为沿肋间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见类型包括原发性肋间神经痛和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原发性肋间神经痛可能与神经炎症或损伤有关,继发性肋间神经痛通常由胸椎病变、带状疱疹、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症状多为单侧或双侧肋间阵发性或持续性刺痛、灼痛,可伴随皮肤感觉异常或活动受限。
原发性肋间神经痛通常由神经无菌性炎症、外伤或寒冷刺激诱发,疼痛多局限于单侧肋间,呈刀割样或电击样,咳嗽、深呼吸时加重。患者可能因疼痛而不敢大幅度活动胸廓,但无明确器质性病变。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局部热敷及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为主,严重时可考虑肋间神经阻滞。
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多与胸椎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或胸椎压缩性骨折相关,疼痛范围较广且可能放射至背部。部分病例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初期表现为皮肤灼热感,后期出现沿神经分布的簇状水疱。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加巴喷丁胶囊缓解神经痛,或通过椎体成形术改善脊柱稳定性。
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肋间神经时,疼痛先于皮疹出现,表现为持续性烧灼痛伴皮肤敏感,随后出现红斑和水疱。急性期需尽早使用阿昔洛韦片抗病毒,联合普瑞巴林胶囊控制神经痛。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后遗神经痛,需长期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片辅助恢复。
胸膜间皮瘤、转移性肿瘤等压迫肋间神经时,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且夜间显著,可能伴随体重下降或胸腔积液。需通过影像学明确病因,治疗以手术切除或放疗为主,疼痛管理可选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同时需处理原发肿瘤病灶。
肋骨骨折或胸部手术后可能损伤肋间神经,表现为局部压痛伴放射痛,深呼吸或体位变动时加剧。急性期需固定胸廓减少移动,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镇痛,后期配合超短波理疗促进神经修复。若形成瘢痕粘连,可能需要神经松解术。
肋间神经痛患者应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转体动作,睡眠时选择硬板床减轻脊柱压力。饮食需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糙米、瘦肉等食物有助于神经修复,疼痛发作期可局部温敷15-20分钟缓解肌肉痉挛。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呼吸困难,需及时排查肺炎、胸膜炎等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