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时发生静脉炎可能由药物刺激、导管损伤、无菌操作不规范、患者血管条件差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更换输液部位、热敷、药物外敷、调整输液方案等方式缓解。
高渗性或刺激性药物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常见于氯化钾、抗生素等输注。表现为穿刺点周围红肿热痛,需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为生理盐水冲管,外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缓解炎症。
留置针反复穿刺或固定不当导致机械性损伤,可能与导管材质过硬、留置时间过长有关。需拔除导管后局部加压包扎,使用肝素钠软膏促进修复。
穿刺时消毒不彻底或敷料污染引发感染性静脉炎,通常伴脓性渗出。需取分泌物培养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严重时口服头孢呋辛酯。
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血管脆性增加易发生渗漏,与糖尿病、静脉曲张等基础病相关。建议选择上肢粗直血管穿刺,输液后抬高肢体减轻肿胀。
输液期间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出现条索状硬结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糖尿病患者应加强穿刺点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