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输血治疗、脾切除手术等方式治疗。溶血性贫血通常由遗传性红细胞缺陷、自身免疫异常、感染、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首选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异常免疫反应。急性发作期需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氢化可的松维持治疗。
对激素无效者可使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控制溶血进程,需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骨髓抑制情况。
严重贫血患者需输注洗涤红细胞,输血前需严格配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输血时需预防铁过载,必要时联合去铁胺治疗。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反复发作可考虑脾切除。术后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感染,并长期服用青霉素预防脾切除后败血症。
患者应避免氧化性药物接触,加强营养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适度运动改善心肺功能,定期监测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胆红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