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切除术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但概率较低,主要与术前肝功能储备、切除范围、术后护理、基础疾病控制等因素有关。
术前需通过Child-Pugh分级等评估肝功能储备,若存在肝硬化或慢性肝炎,术后衰竭风险显著增加,需调整手术方案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切除超过70%肝体积时再生能力受限,可能出现小肝综合征,表现为黄疸、腹水,需通过剩余肝体积测算和术中超声精确定位降低风险。
术后48小时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早期发现肝衰竭征兆时可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人血白蛋白等药物支持治疗。
合并糖尿病、门静脉高压等疾病会影响肝再生,需控制血糖在8-10mmol/L,必要时行门体分流术减轻门脉压力。
术后建议低脂高蛋白饮食,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肝脏超声和弹性成像评估再生情况,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