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倾向和肾脏损害,通常由接触鼠类排泄物、呼吸道吸入病毒、皮肤黏膜破损感染、垂直传播等途径引起。
直接接触带毒鼠类的尿液、粪便或唾液可能导致感染,发病后出现高热、头痛、眼眶痛等症状,治疗需隔离患者并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人免疫球蛋白等抗病毒药物。
吸入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可致病,伴随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等体征,临床常用更昔洛韦、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综合治疗。
病毒通过皮肤伤口侵入引发感染,典型表现为皮肤瘀点、蛋白尿,需及时清创消毒并应用维生素K、酚磺乙胺等改善凝血功能。
孕妇感染可能经胎盘传染胎儿,导致流产或新生儿出血热,妊娠期需严密监测,必要时使用单克隆抗体进行被动免疫治疗。
预防需做好防鼠灭鼠工作,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环境,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急性期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