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需进行甲胎蛋白检测、超声检查、CT或磁共振成像、肝穿刺活检等检查。肝癌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与肿瘤标志物,必要时通过病理确诊。
血清甲胎蛋白是肝癌特异性标志物,数值超过400微克/升需高度警惕。该指标可用于筛查高危人群及监测治疗效果,但约30%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
腹部超声能发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肝内占位,具有无创、可重复进行的优势。超声造影可进一步鉴别肿瘤血供特征,准确率可达90%。
增强CT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血管侵犯情况。磁共振成像对肝硬化背景的小肝癌检出率更高,弥散加权成像可检测早期癌变。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获取组织标本是确诊金标准,可明确病理分型与分化程度。凝血功能异常者需术前评估出血风险,必要时选择腹腔镜活检。
确诊肝癌后每3个月需复查甲胎蛋白与影像学,治疗期间建议保持优质蛋白饮食,避免腌制食品摄入,适度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