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甲胎蛋白偏高可能由肝炎、肝硬化、肝癌、生殖细胞肿瘤等疾病引起,需结合影像学与病史进一步排查。
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可刺激肝细胞再生,导致甲胎蛋白轻度升高。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配合护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
肝组织再生结节形成时甲胎蛋白呈中度升高,常伴随腹水、脾肿大。治疗需控制病因如戒酒,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如安络化纤丸,严重者需肝移植评估。
甲胎蛋白超过400μg/L需高度怀疑肝癌,可能伴随右上腹痛、体重下降。确诊需增强CT或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
睾丸或卵巢畸胎瘤等生殖细胞肿瘤可分泌甲胎蛋白,需通过超声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治疗以手术联合化疗如顺铂为主。
发现甲胎蛋白异常应避免饮酒,减少高脂饮食,两周后复查并完善腹部超声等检查,由消化内科或肿瘤科医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