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的最新诊断标准及分期主要依据影像学表现和肺功能损害程度,分为壹期、贰期、叁期,诊断需结合职业暴露史、胸部高分辨率CT和肺功能检查。
需满足至少10年粉尘接触史,胸部X线或CT显示弥漫性小结节影,排除其他类似肺部疾病,肺功能检查提示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影像学见直径1-3毫米类圆形小阴影,分布范围不超过两个肺区,肺功能基本正常或轻度减退,多数患者无显著临床症状。
小阴影分布超过四个肺区或出现大阴影但面积小于右上肺区,肺功能显示中度限制性通气障碍,患者活动后气促症状明显。
肺部大阴影面积超过右上肺区或融合成片,可能伴肺气肿、肺大疱,肺功能呈重度损害,静息状态下即出现呼吸困难。
确诊患者应脱离粉尘环境,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可遵医嘱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等抗纤维化药物,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呼吸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