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体温持续偏高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紊乱、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
女性排卵期后黄体期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持续约14天;长期熬夜或剧烈运动后也可能导致暂时性体温上升,建议调整作息并观察体温变化。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引起持续性低热,通常伴随乏力、咽痛等症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导致长期午后低热,需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感染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因代谢率增高可出现持续性体温升高,常伴心悸、多汗;更年期女性激素波动也可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需检测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水平。
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抗结核药利福平均可能引起药物热,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也可能干扰体温调节,若怀疑药物导致需及时就医评估调整用药方案。
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腋下体温并记录,避免测量前30分钟进食或活动;若持续2周以上体温超过37.3℃或伴随其他症状,需尽早就诊排查病因。